第52章 莫里斯的自我奋斗与历史进程
莫里斯感觉这两天所发生的一切事,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
他明明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而已,最多也就是做过几年的督识。除了对数学比较精通之外,他既不懂建筑、也不懂炼金……而数学也不是什么地位很高的知识。
他的老师身为法兰克最优秀的数学家之一,但他用来谋生的手段,却是担任一介普通督识……仅仅是教导未成年贵族们认字识数这样的简单活计而已。
因为基础的几何和算术知识,已经在工程师的群体中相当普及。而更为高深的知识,则看不到变现的曙光,因此也得不到赞助。
在法兰克和哥特,知识作为一种奢饰品而存在。人们向往知识,因为他们将真理等同于神明。他们试图依靠得到更多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很多求学者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目的,所以他们在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也相当的现实。
在所有的知识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就是工程师。
各种新奇的或是实用的发明,更为先进的机械,仅仅只是提前几年投入应用,就可能给国政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从罗马时期开始,泛罗马国的君主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花大价钱培养一些优秀的工程师。
这里的工程师,一般分为机械工程师和建筑工程师两种。在考取最上级的“大师”职称后,前者会被人们称为机械大师,后者则是建筑大师。
无论是先进的双平衡锤投石机、能将大量箭矢同时射出的联装弩,还是水力风箱、水磨、水坝,亦或是高大宏伟的建筑——这种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是最受人们尊敬的。
其次便是关于律法和天文学的知识。因为对前者格外擅长的督识,都会被大贵族甚至王室请走作为家庭教师,他们也会教导出很多优秀的官僚。后者则是航海发展的必要学识。
而作为很多官员和船长的老师,他们也会一同受到人们的尊重。
在那之后,无论是炼金,地理,医学,数学,诗歌……这些让人感觉模糊不清的知识,虽然同样被普通人尊敬,但这往往处于更靠后的顺位。
有能学习机械、建筑、律法、天文等知识的时候,很多人是不会去学习那些更不容易派上用场的知识的。
据说哥特在前些年,一些所罗门教的信徒为此正在进行“返圣运动”,试图将所有知识的地位重归平等、让知识分子内部阶级划分极多的复杂情况重新鲜明化,所有人归为“有知识”和“无知识”的两个单纯的阶层。让选择知识仅仅依靠于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而非是得利——换言之,就是让同知识层面的人收入均等化。
这项运动得到了很多数学家、炼金术师、医师和哲学家的支持。但却始终没有得到石王和教宗的肯定……当然,他们也没有否定。
最终,在教廷被石王驱逐出去之后,这项运动就渐渐偃旗息鼓,被人遗忘。
如今除了拜日拜火的祆教徒会持续投入到对炼金和光学的学习研究中,以及拥有这方面传统的埃及人对人体医学有些研究之外,那些主动愿意学习数学等无用知识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从那之后的几十年到现在,愿意进入数学领域的人越来越少。莫里斯感觉自己能找到如今的老师,都已经能算作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甚至就在前些年,有一位埃及的大工程师宣布,截止到现在,他们已经得到了这个世界全部的几何知识,几何学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不是扯淡呢!
莫里斯对他的话耿耿于怀。但那位可是下埃及的日冕法老鼎力支持的大学者,他甚至发明了一种可以拆卸拼装、能够用牲畜运送的工程零件,可以在战场上组装为能够让战车通过的桥梁或是极具战场压制力的塔楼。
这种发明让下埃及的士兵极具压制力。在前些年与上埃及理事发起的战争中,依靠这种发明得到了很大的优势,甚至夺回了两个省。让上下埃及的面积恢复等同。
虽然这里也有东埃及没有参战的原因。但能在正面战场击败兵力最强盛的上埃及,这让那位大工程师立刻得到了日冕法老的重用。
对方是世界知名的大师,而莫里斯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者……莫里斯当然知道,根本不可能有人会相信自己的话。
甚至就连莫里斯的老师,也认为这应当是埃及学者的研究进度比法兰克这边要快,更早的触碰到了学科的极限。
但莫里斯自己,却有着一种本能。
他几乎是先天的相信,立体几何绝不可能是几何学的极限。以柠檬或者橄榄举例——这样的形状,用现在已有的几何知识根本无法精确的计算。
而就在昨天,莫里斯在晚饭后回到自己的书房中继续试图寻找这种半个椭圆的旋转体的计算方式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用来演算的纸上多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