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为之奈何

曹髦的书信,让陆抗极为的困惑。

与陆抗所想的不同。

曹髦的这封书信,并非是招降信。

也不是什么训斥,更不是涂涂改改的曹家传统书信。

这居然是一封跟陆抗探讨经典的书信。

就像是名士之间互相送去的那种书信,大家谈一谈对经典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几个想法,请求对方进行指正。

而曹髦所想要跟陆抗所探讨的经典,便是在魏国最为火热的王学。

陆抗本以为对方是企图通过学问来劝说自己归降,但是阅读之后发现,曹髦压根就没有提起一点关于天下或者当今局势的东西,全盘都是在正儿八经的谈论学问。

而且陆抗能肯定,这并非是有人代笔。

其实经典这东西,不同的人会有很明显的风格,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陆抗对曹髦不熟悉,但是从他对经典的认知来看,就能明白治经者的身份。

不同身份的人,在治同一本经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极大的不同。

例如王肃和郑玄,在注释同样的经典时,分歧是相当的大,只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

作为皇帝来治经,那格局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陆抗不由得啧啧称奇。

曹髦还真的具备经典方面的天赋,何况,如今的他还具备了“远见”的加成。

看什么经典都是入木三分,甚至加上了自己的推测。

陆抗看的是如痴如醉。

这个时代的名士们,第一堂课就是经典,精通经典的不一定都是名士,但是名士一定得通经典。

包括诸葛亮这样的实干派,也是得先通经典,然后再学其他方面的东西,渐渐扩张自己的学术池。

曹髦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王肃的经典,站在皇帝的立场来解读,还真的有不一样的感触,陆抗读了好几天,都不曾出门。

可以说,陆抗感触颇深。

这一天,陆抗终于放下了手里的书信,他的书房内堆满了各类的经典。

看着那满满当当的注释,陆抗都忍不住苦笑了起来。

坏了好像有点太痴迷了。

而当他走出书房的时候,几个副将站在门外,看起来很是急切。

“将军!陛下派来的使者已经等了您一整天啦!”

看到陆抗,他的属下终于松了一口气,连忙说道。

陆抗也不急,先去更衣沐浴,方才在大堂内接见皇帝的使者。

使者虽然等了陆抗整整一天,却并没有半点的不悦。

如今的陆抗,地位水涨船高,甚至隐约超过了施绩,毕竟,他还极为的年轻,谁都不知道他将来能达到什么地位,反正就以如今的发展来看,这位肯定又会是一個吴国大都督。

皇帝所派来的是个阉人,但是陆抗也没有表露出对阉人的不屑。

“将军,陛下有诏。”

阉人也没有给陆抗宣读,而是直接将诏令交给了他。

陆抗拿起了诏令,翻看了片刻,脸上终于浮现出了更多的笑容。

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陆抗在来到前线之后,查看了各地的情况,随即给皇帝上书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查抄那些外逃之人的家产,收回庙堂,不许他的族人接收。

陆抗最先就是拿自己开刀。

就说陆凯,陆凯走了,可他的家产还在,这是属于整个宗族的财产,本该是重新划分给宗族内的其余人,这是吴国的惯例了。

但是陆抗却是上书要求打破这个惯例。

陆抗认为,大族这种两头下注的行为,会降低吴国的抵抗意志,他甚至上书要求让宗族连坐,表示自己就愿意先遭受惩罚。

陆抗的上书让群臣都惊愕不已,毕竟作为受益者的一员,能对自己率先下手的,那都是狠人。

孙休对陆抗的上书非常的重视,并且答应他要查收了那些人的家产,而对陆抗要求连坐,从自己开始的要求,孙休表示,过往的事情可以不追究,往后若是族内有一人逃亡,其余宗族皆以叛乱的罪行连坐!

有了陆抗来撑腰,孙休对这些人的态度都硬气了不少。

不过,群臣对此也不好多说什么

第二件事就是轻徭薄赋。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当真是极有难度。

为了战争的需要,三国常年都需要保持庞大的军队,当初的后汉都不会维持这么庞大的常备军,也就是要打仗的时候才临时征召良家子,而想要维持军队,要打仗,就需要税赋徭役。

让庙堂轻徭薄赋,就是在削弱整个国家的战斗力。

陆抗的这个提议让皇帝极为的纠结。

但是陆抗认为,可以减少军队的数量,保留精锐的军队,他们如今所需要的是坚守而不是进攻,减少军队的数量,国内进行轻徭薄赋,缓和这严峻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