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贾琮的大计划
马车从德胜门出来,城中的喧闹逐渐被初冬的万籁俱静所取代。
寒风刚刚吹到京畿的时候,皇帝老爷原本还惦记着让各部司照例准备好雪灾赈济一事,却在微服私访出了一趟城之后,就纳了户部林貔貅的建议,削去了五成的赈灾备粮。
哪怕时有天灾发生,大夏现如今的百姓也不缺那一口粮食。
朝廷连接三年对农户减赋免税,土豆、玉米这种高产的粮种让九成的百姓填满了粮仓。
各地衙门的太仓更是陈粮未耗又添新粮,官老爷都开始头疼没地方装粮食,开始研究各种美味可口的酒水了。
据说山西的汾酒、陕西的西凤,畅销西域跟安北、北庭,为两省带回了大量的牛羊马匹……
“百姓现在不缺粮食,现如今他们追求的已经不是温饱,而是更加舒适的生活。比如赚更多的银子,盖更为坚固精美的房子,给孩子娶漂亮的媳妇,送孩子去更好的学堂读书。”
皇帝老爷看着官道两旁的田地,绿油油的禾苗在冬寒料峭中倔强坚毅的茁壮生长,远处隐隐有鸡鸣狗叫以及孩子们的玩闹声,忍不住感叹起来。
元祐十年眼看就要过去了,他继承帝位整整十年了,终于可以自豪的在他老子面前说上一句:爹,论治国理政,我并不输您!
自从接替了他老子的帝位,倔强的老四硬是一步步打破了一无权、二无人、三无钱的三无局势。
内平藩王,外战强敌,整肃吏治,清缴亏空,任贤用能,施行新法……
至今日,大夏成为自秦皇后,真正意义上将疆域推至北海以南,南海以北,东兼高丽,西达西域。
万里江山,就算是最好的马也得累死在传信的路上。
若不是这个限制,皇帝老爷觉得他的勇士们还能再往西推进,直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内政上更不用说了,三皇五帝至今,有哪个皇帝能做到让老百姓嫌弃朝廷发下的赈济粮不好吃?
嘎吱嘎吱~
车轮悠悠转动,皇帝老爷的心情都随着两边田中禾苗的摇曳变得轻快起来。
他很想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排一排繁重政务带给他的烦闷感。
不料……
“咳咳咳~”
皇帝老爷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此地的空气何故带着一股呛人的味儿?
贾琮忙从马车的一侧抽屉中翻找出棉布制成的口罩,包括车外的护卫,一人发了一个。
“四爷,咱们现在来了工业区,您一定要戴好口罩。”
黛玉帮皇帝系好了口罩,下车后将披风上的兜帽戴好,防止灰尘落到秀发上。
这里的空气就算是戴上口罩都会觉得呛人,原本湛蓝的天空在此地都是灰蒙蒙的,四周的矗立着高大的烟筒,不停的往外冒着黑烟。
京北工业区,元祐八年开建至今,如今是京畿最大的钢铁、煤炭、建材等重工业基地。
若不是火器制造需要保密,贾琮都想将工部的武器工坊全部搬来这里,城西武器工坊的附近,已经有不少百姓在抱怨工坊的噪音、烟尘破坏他们平静祥和的生活了。
工业,都是脱离不了污染的。
贾琮又不是专业人士,能将大夏尽量推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道路上,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至于说环境保护?貌似前世有个挪威的姑娘干这个比较在行……
跑题了~
这里的工匠可以说是大夏现如今的精华之所在,数万工匠在忙碌,热火朝天的景象让皇帝老爷大开眼界。
他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贾琮这个工部侍郎在工业区这边靠着刷脸就能带着皇帝老爷一路参观。
铁水一炉炉的被铸造成所需的钢锭、钢条,堆积如山的钢铁让皇帝老爷的壮志雄心又一次拔高了不少。
钢铁,那就是一门门威力巨大的火炮,是一条条铺向远方的铁路,是大夏勇士不断开疆拓土的基石。
“冶炼钢铁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人。包括勘探、采矿、冶炼等等,仅靠这几万工匠是不够的。”
贾琮一路领着皇帝老爷在占地广袤的工业区转了一圈,整整一个多时辰,堪堪看了个大概。
待皇帝有了基本的认识后,黛玉才带着一行离开了工业区,来到了工业区西边的玉河河畔,这里已经没有了呛人刺鼻的味道,反倒是一座热闹、繁荣、风景如画的小城。
黛玉眉目如画,看了一眼正趴在马车车辕翻找东西的贾琮,与有荣焉。
“父皇,这就是工业区家属城,里面居住着的都是在工业区干活的工匠家属。琮哥儿用了整整两年,耗费百万银两,为国朝打造出了可以让大夏实力腾飞的基础。”
“这……”
站在小丘上,皇帝老爷可以俯瞰整座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