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刘虞曾想过挖刘俭的墙角

刘续的情况,刘俭理解了,凭心而论,这些诸侯王确实有着他们的难处。

仔细想想也是,放眼汉末时节,自打皇帝刘宏死后,董卓乱政群雄逐鹿,诸雄中有代表阀阅望门的袁氏兄弟,有代表豪右之族的曹氏家族,有代表军功武将的孙坚、公孙瓒,有代表凭经学入仕的汉室宗亲刘焉,刘表,还有微末汉室宗亲的军功人物刘备……

各色各样的英雄人物都有,唯独没有听说哪个诸侯王能够代表皇家站出来形成一股势力,也就是一个陈王刘宠在逐鹿之时昙花一现,但很快就被历史的长河汹涌淹没。

无他,盖因到了这个时期,各地的诸侯王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实在是太少了。

在这个以庄园经济作为主要经济命脉的社会,诸侯王们所拥有的庄园经济权重比实在是被挤压的可怜,他们现有的东西根本无法支撑他们走上群雄逐鹿的舞台。

刘续的境遇值得同情,但刘俭还需要照章办事。

他派人将关于刘续的事情秘密呈报给了刘宏。

毕竟诸侯王屈膝侍于黄巾,传出去实在是太不好听,这个年代有封国的诸侯王,大部分都是光武直系,他们虽然没有实力和势力,但他们依旧代表着汉室的荣耀和面皮。

不过伴随着那些证据,刘俭还写了一分秘密奏疏给刘宏——是替刘续说情的。

刘宏起先看到了刘续屈侍黄巾的消息后,顿时大怒,当即就有了处死刘续的想法。

不过为了汉室的脸面,他自然是不能将处死刘续的真实情况对外说出的,于是便决定设立一个虚假的“大逆不道”罪名。

但当刘俭呈递给刘宏的书信摆在他的面前时,刘宏犹豫了。

刘俭大概将刘续的当时的处境给刘宏做了一个介绍,同时还站在刘续的立场上,陈述了各地诸侯王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地方豪右望族百年来侵占良田和人丁,甚至已经到了挤压各封国诸侯王生存空间的程度。

刘俭向刘宏谏言,地方弊政已显,豪右势力过强,诸侯王虽势微,但毕竟皆是皇帝的同宗,他们是光武皇帝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层面皮,在这个内外交困乏力的时候,皇帝应该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善待诸王。

毕竟,比起望族豪右而言,他们对皇帝已无威胁,若是连他们都对皇帝失去了信心,试问陛下真有事急之时,又该启用谁人呢?

请陛下善待这些硕果仅存的诸王们吧!

至少有他们在,还能证明这个天下是刘姓王朝。

刘宏看完刘俭的奏疏后,不由沉默了。

最后,他决定,不追究刘续这件事了,只是亲自写信痛骂了刘续一番。

这一次,刘宏甚至都没有除掉刘续的封国。

刘续本以为这一次必死无疑,没有想到最后不但留下了性命,连封国都保存了,只是迎来了刘宏的一封痛骂,但这对刘续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的最好结果了。

刘宏的信中还提到了刘俭为他求情的事。

刘续随即亲自赶往南宫县,以王礼向刘俭表示感谢。

刘俭说自己也只是尽一份绵薄之力,虽然他们两个人的血亲缘分较远,但毕竟都是宗亲,自己该帮忙的时候,也确实是要帮忙的。

当时,刘续握着刘俭的手,哭的老泪纵横。

虽然事情比较隐秘,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俭帮着刘续躲避了除去封国危险的事,还是在北方的刘氏宗族诸家传开了。

距离安平国最近的,且还比较有名的刘氏宗亲有三位。

一位是常山王刘暠,一位是甘陵王刘忠,还有一位是刘宏不久前委派到甘陵帮刘忠重新建国的甘陵国相刘虞。

常山王刘暠在张角起事之时,虽然没有像刘续与刘忠一样被生擒到广宗,不过他也并没有比他们强到哪去。

常山王刘暠之所以幸免,是因为他当时直接跑了,遁入了深山老林之中,直到黄巾被剿灭之后才返回了常山国。

虽然逃跑也不算什么光彩事,但毕竟还是要比被黄巾活捉强些。

这名在位三十二年的老王在得知了刘续的境遇后,急忙致书给刘俭,邀请他到常山国的行宫一聚,让他略尽地主之谊。

毕竟这年头,还把他们刘氏诸侯王当回事,这么帮忙的宗亲后辈,委实也不太多了。

稍有点能耐的刘氏宗亲,大多已经是靠向了本地望族,被士族群体吸收同化了。

刘俭并没有着急去常山国,并不是他不想搭刘暠这一茬,只是他在南宫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让刘俭不得不慎重以对。

这位客人,就是甘陵国相刘虞。

比刘焉等级还高的,另外一位汉末宗亲大佬终于来了。

其实刘虞和刘俭早有神交,别的不说,刘虞当年在京中为郎时,就与卢植相厚,到了幽州更是受了卢植的举荐而重用了刘俭的兄弟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