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劝降使者
曹操这几日有些心躁,他对于自己的前途感觉到了一片迷茫。
现在,他的盟友与支持全都没有了,而且自己的后方还被太史慈和诸葛亮偷腚,曹操自己也清楚,他现在想要保全江南,很难。
依照曹操的估计,既然袁绍已经被刘俭平定了,虽然他的儿子等人还在长沙与刘俭对抗,但是以刘俭目前的实力,想要拿下他们,完全是轻松加愉快的。
现在江南方面的豪右也有很大一部分被诸葛亮拉拢了去,剩下的因为建业的商贸通路问题,很有可能日后也会爆发出反叛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拿什么与刘俭交战呢?
针对目前的情况,曹操随即召集手下的诸将,与他们商议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行事……
其实曹操的意思有些将领们心中明白……实在不行的话,江南就向刘俭投降吧。
仗打到这种程度了,投降不丢人。
其实,曹操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他与袁绍不一样,他与刘俭可没有那么大的仇怨,他曹操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既然割据一方已经不能成为现实,那么倒不如向中央投降,以刘俭的仁义,想来也不会难为曹氏宗族。
现在的曹操和历史上不一样。
历史上的曹操在中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势力,拥天子以令诸侯,势力达到顶峰,他必须按照他的那条既定路线走下去,不然的话就是灭亡,特别是皇帝和各路诸侯,绝不会容他,曹操没有别的选择。
他必须称雄天下!
特别是历史上的曹操与汉室之间的矛盾太深,后期发展到无法共存。
曹操若是不灭汉室,那整个曹氏家族必然也得不到好的结局。
可是现在与历史上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曹操并没有做出历史上那么大的成绩。
因此,他也没有那么大野心与雄心。
他与汉室之间也没有达到历史上那样的水火之势,以曹操现在的角度来说,他若是向汉室投降的话,刘俭是完全可以接纳他的。
这样一来,他的宗族也可以保留一脉,不至于以后被彻底的剿灭。
但是曹操与他手下的诸将稍稍商议了一下,却发现有人表示反对,而且这些人的反对还会令他比较头疼。
首先,第一个明确表示不愿意归顺的人就是夏侯渊。
夏侯渊能够有这样的表态,其实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毕竟当初夏侯惇可就是等于死在了北军的手中,夏侯渊恨不能平吞刘俭,又怎么会向刘俭表示效忠呢?
夏侯渊当即就向曹操表示,自己与北方的人不死不休,他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击败北方的来犯之敌。
若是刘俭敢亲自率兵来江南,夏侯渊说什么也要亲手斩下他的首级。
虽然夏侯渊这话在曹操听来完全就是扯淡,但是夏侯渊毕竟是他曹军的中军大纛,不但勇猛异常,而且在军中威望甚高。
他的话,也代表了很多夏侯氏宗亲的态度,曹军的军权很多都掌握在这些宗族将领手中。
曹操若是完全不顾及他们的态度,执意向北方投降,也是不明智的。
一旦引起宗族内部的斗争哗变……
曹操感觉非常的头痛。
随后曹操只能无奈的说道:“既然诸位战意如此之强,那么接下来当以何战略迎敌?如今太史慈和诸葛亮占据了吴郡,可以说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只要他们还在后方一日,那我们就一日不得安宁。”
很快就见夏侯渊冲着曹操说道:“主公,末将愿意率兵回去,替主公拔除诸葛亮与太史慈这两个心腹大患。”
眼见夏侯渊主动请缨回返,曹操心中有点犹豫。
“妙才,吾知道你心中对北军仇恨甚深,如此虽可令你勇往直前,然却容易蒙蔽你的双眸,我只怕你会有什么闪失……你还是莫要回去,留在吾身边就是了。”
但曹操越是这么说,夏侯渊越要执意率兵回返。
“主公,我身为你的嫡系将领,在这种关键时刻,自当为主公分忧!吴县是我们的命脉根基,如今落在太史慈的手里,三军士气不振,不可不救!听闻那太史慈乃是北地名将,非等闲可比,我若不回去,等闲之人焉能挡得住他?”
曹操犹豫片刻,随即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你千万小心。”
紧接,就见曹操又看向诸人说道:“吾闻关羽和张飞击败公瑾之后,正在顺江之下直奔我建业而来!若是等关张二人与刘备合兵一处,必是大敌,须分兵沿江抵挡。”
说到这儿,曹操随即看向曹仁,说道:“子孝,你与文则同率兵前往抵挡,若论水军,关羽和张飞未必是吾军敌手。”
曹仁和于禁当即领命。
曹操又对其他诸将下达了军令,严守各寨,谨慎阻拦江面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