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文渊阁议事
文渊阁。
自从两百多年前,文渊阁被钦定为内阁官署之后,这里就一直是大明的权力中枢所在。
不过最近几年文渊阁的地位明显有所下降,因为张相已经许久未在文渊阁内‘升堂问事’了,现如今所有重要公文,都是先送到张相府上,由张居正做出批示之后,再转给文渊阁具体办理。
张相已经实质上取代了皇权,但内阁却已经不是以前的内阁了。
这日下午也不例外。
文渊阁内十数名一二品大员济济一堂,主持会议的却是内阁次辅杨嗣昌。
因有半数以上的人还在翻看着什么,所以会议尚未正式开始,只几个先看完的在那里闲聊。
“我听说熊老大人,竟亲自下帖邀请那赵峥过府一叙——不过一弱冠少年,还是个武夫,如此这般也太抬举他了。”
首先开口的是礼部尚书堵胤锡,早年间他主政一方时曾遇兵乱,后来升任副都御使,又几次负责核查军中贪弊案,所以对武人极不信任,算是朝中打压武人的急先锋。
“熊老大人也是惜才嘛。”
工部尚书史可法笑道:“有郑明俨珠玉在前,对悟出天赋神通的人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可惜还是迟了一步。”
孙传庭放下手里的小册子,淡然道:“金吾将军已经亲自见过那赵峥,允诺要助其修行。”
他这一开口,堵胤锡和史可法就都不说话了。
在军中扶持南举一脉,可不止是熊廷粥、洪承畴在做,事实上朝中的南派官员大都有顺水推舟之意,毕竟这多年来,北方人一直在军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如今好容易出了个郑森,南方官员们自然都乐得平衡平衡。
但这话却不好放在台面上说,因为此时这文渊阁内,以孙传庭为首的北方文臣也只占了十之一二,内阁四人更全都是南方出身。
真要想‘平衡’南北实力,这文渊阁里的南方人,就该先清出去一半才对。
“咳~”
这时次辅杨嗣昌干咳一声,开口道:“张相送来的这红莲经,诸位大人也都已经看过了,不知有何感想?”
“能有什么感想?”
话音未落,席间年纪最大的左都御史袁崇焕,便不屑道:“这分明是改头换面的外丹之道,将法力凝聚为外物,再靠外力加持己身——此小道尔,难登大雅之堂。”
“还是有所改进的。”
兵部尚书卢象升紧接着道:“里面加了许多限制,使得‘外丹’不易被污秽侵染,想来也是吸取了万历初年外丹一脉覆灭的教训。”
孙传庭摇头道:“然而既是外物,就有被剥夺劫掠的可能性——这种同源同种的外丹功法,若是有人想出熔炼之法,恐怕立刻就是一场同门相残的大祸,而最后养蛊养出来的,也必是暴虐嗜杀的魔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大多都不看好这《红莲经》,甚至直斥为邪魔外道。
而这《红莲经》最大的‘危害’,还是它通篇都伪装成了善法,不像其它邪门歪道一般,几乎赤裸裸的将‘吃人’二字写在明处。
洪承畴最后总结道:“此事务需谨慎应对,如今北地不靖,僧道屡有异动……”
“主要还是和尚们急眼了。”
堵胤锡忍不住打断道:“历朝历代和尚都多过道士,如今却已经反过来了,尤其是有名有姓的真修,道士远远多过和尚。”
人人都知堵胤锡近来常有入道之心,所以说出这话来并不足奇。
而且朝廷对于和尚的忌惮,也确实多过道士。
洪承畴微微颔首,正准备继续总结,忽见一个小吏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冲着上首躬身施礼道:“张相传召,请三位阁老前去府上议事!”
听的‘传召’二字,堂上的气氛明显有些压抑。张居正本就恃才傲物,如今伟力归于一身,自然更是目无余子,只将满朝文武视作鹰犬一般。
杨嗣昌沉默半晌,这才问道:“可知道是为了何事?”
“听说是虞山先生刚刚进献了一件异宝,张相觉得兹事体大,所以特地请几个阁老前去参详。”
听了这话,堂上不少人面色又有变化。
杨嗣昌也是一愣,喃喃道:“竟是虞山先生……”
“杨阁老。”
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过话的何腾蛟起身道:“既然张相召见,那咱们还是早些动身吧——这《红莲经》的事,等回来再议不迟。”
杨嗣昌点头应了,洪承畴也默默起身。
等三人鱼贯而出,文渊阁内群臣这才再次热议起来,只是讨论的基本都是那件异宝,所有人都默契的没有提及献上异宝的钱谦益,仿佛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似的。
…………
另一边。
献完宝的赵峥,也闷闷不乐的回到了张家别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