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计算器(第3/5页)

这不是开玩笑吗?

跟张副所打过交道的林亦寒肯定道:“张副所不会同意的。”

韩芸道:“知道张副所外号叫什么吗?铁算盘。对外,一分都不能少我们所的,对里,一厘都不能乱花。”

再看看他们需要的东西,个顶个的不便宜,尤其是设备,小孟也太敢想了,别说就他们这个小项目,就是有的大项目也不一定能申请下来。

孟秋手指在纸上划拉了一下,不敢相信:“这些……也难得?”

她在列所需设备时,已经考虑到当前时代技术水平,再三放宽了要求。

连这都不行?

看来他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比她想象中还要艰难啊!

唉!

孟秋挠头,难道他们的项目就要夭折在第一步?

关键时刻,邓逸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申请不到,咱们可以借啊!”

研究所里又不是没有跟半导体相关的项目。

“好主意!那……谁去借?”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唯一一个出身半导体的邓逸。

邓逸:认识你们真是我的福气。

在场外求助下,项目总算能够继续下去了。时教授帮他们申请到了部分材料,研究半导体的张教授的实验室答应借他们用,当然,不能耽误他们自己的实验。

孟秋他们一口答应。

于是他们就开始了正常时间研究理论方案兼其他部分,中午等张教授他们项目组的人去吃饭,过去借用设备的生涯。

材料数量少,设备使用时间短暂,每一次实验都至关重要。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始终没有成功。

林亦寒他们都产生怀疑了,是不是这种方法做不到?

孟秋却不相信,不可能啊,没道理啊。

她反复思考问题出现在哪儿,下班的时候脑子里还在琢磨这件事,走着走着,停了下来。

“咳咳。”

“咳咳……”

沈远山咳嗽了两次,陷入沉思的人才发现他。

他看着面前人脸上的心不在焉,了然:“遇到问题了?”

孟秋垂头丧气:“嗯……”

沈远山拍拍路边的石头,两人就在路边坐下,他道:“要不要跟我说说?”

孟秋脑子里有些乱,她整理了一下,慢慢说了起来:“……目前我们就卡在了这一步,实验了好几次,结果是对的,但是效果达不到我们想要的。”

他们现在就好像隔着一条河,对面就是他们的目的地,胜利就在眼前,偏偏河上没有船,也没有桥,怎么也过不去。

就是因为这样,孟秋才忍不住急躁。

沈远山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沈教授竟然还会讲故事?孟秋起了好奇心。

“有一个人,你姑且称他王老头。”

“王老头就是研究半导体领域的,咱们国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就是他们团队研制出来的。”

“那个时候他们也曾和你们一样遇到各种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当时我们国家连光刻机都没有,而国外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这种高精尖设备根本不可能流进国内。”

“你猜,在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攻克光刻这个难题的?”

“怎么攻克的?”孟秋问。

沈远山吐出两个字:“自制!”

“自制?”

“王老头用两个显微镜,加一个紫外曝光灯,造了一个‘土光刻机’,成功完成了光刻这一步!”

说完,沈远山忍不住笑了起来。

孟秋先是一愣,反应了一下,也笑了起来。

前辈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比他们艰难得多,前辈们才是真正的一穷二白,却还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实现了从无到有。

相比之下,现在的他们已经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遇到的这点困难算什么呢?

孟秋重新振奋起来。

现实中的材料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次尝试,系统实验室里却可以。

一级实验室100星币一次,她还剩两百多星币,孟秋打起系统实验室的主意。

询问过系统这里的“一次”是按项目来计算的,比如她要在系统实验室里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功研制出来后,“一次”才算结束。

孟秋购买了一次使用权。

为了早日研制出来,她直接请假,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系统实验室里。

一天、两天、三天,一转眼,一个星期都过去了,她还没回研究所。

小组里的其他人不淡定了,小孟还从来没请过这么长时间的假,之前几次去医院复查,也只请了一天甚至半天的假。

现在都这么久了!

“小孟不会是病倒了吧?”韩芸担心道。

林亦寒皱眉:“还真有可能,小孟的身体本来就不好。”

王建民道:“小孟真是太好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