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俭留下的最后线索!真凶找到了!

房间内的三人听着林枫的话,看着林枫指着的外来人员的名单,回想着林枫说真凶有帮凶,且帮凶就在这名单之中,不由面面相觑。明明在几息之前,他们还在为没有嫌疑人而感到内心沉重,感到绝望呢,结果下一刻,林枫就告诉他们这是好消息,因为这证明真凶不是孤身一人作案,而是有帮凶。

他们听着林枫的分析,还在思考帮凶是否真的存在呢,结果林枫根本没给他们反应的机会,下一瞬就直接指出帮凶的范围了。

这突然间从谷底,瞬间到了云端,从毫无任何收获,到连真凶帮凶的范围都确定了……这种大跨步,别说赵十五了,便是反应机敏的管家,便是圆滑聪慧的李浩淼,一时间也反应不过来。

林枫看了一眼三人的表情,就知道他们仍未理解自己为何就确定一定有帮凶,且帮凶为何就一定在第一份的外来人员名单之中。

其实对帮凶的判断,林枫一开始就有所怀疑,但他不敢确定。

他的怀疑点,在于挖心之事上。

按照他目前掌握的线索,真凶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势力,这个势力为了帮助真凶杀害王俭和顺利脱身,影响了四品的礼部侍郎江远,让江远去提亲,继而引出朱赫这个替罪羔羊来。

以林枫对四象组织、金钗家族这些势力的了解,他知道,这些势力不可能为了某一个成员想要杀人,就动用这般力量去帮助,正相反,他们可能为了隐藏自己,反而会去控制成员的行动,避免他们去对付品级地位极高的官员,以免引起不可预料的波折。

所以,对于真凶杀害王俭的事,林枫认为,应是这件事的本身,就是真凶背后势力的目标,也是这個势力幕后主导者想要的结果,非是真凶自我主导的行动,也就是说,真凶只是执行者,而非真的对王俭有仇。

这一点,从真凶隐藏在王俭身旁至少数年也未对王俭动手,也能看出,真凶与王俭并非有仇,否则狡诈聪慧的真凶不可能等到现在才动手。

而既然没有仇,那么真凶杀人之后还挖心的行为,就很奇怪了。

众所周知,杀人这件事,明显是做的越简单,越干脆,留下的线索就会越少,就越不容易被找到,以真凶表现出来的机警与谨慎,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所以……挖心与真凶的动机和习惯,在林枫看来,存在十分明显的矛盾与割裂。

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而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多是两种可能……要么,自己的分析存在问题,自己某个环节错了。

要么,这件事可能非一人所为,换句话说,杀人者与挖心者,或者暗中谋划者与执行者,非是一人。

林枫在查案时,不止一次复盘自己的调查结果,不止一次通过得到的线索验证彼此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都是没有任何问题。

这让他意识到,真凶可能真的不是一个人,至少挖心者,可能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真凶,否则这种割裂与矛盾没法解释。

只是这一切都是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其他的事情能够佐证,这使得林枫一直也不敢笃定的确定这个结论,以免造成主观臆断,影响了后续的方向。

可现在……从李浩淼那里,林枫得知整个王府,都找不到一个嫌疑人后,林枫才终于找到了佐证。

他确定自己让李浩淼调查的方向没有任何错误,既然方向没有问题,李浩淼的调查也没有问题,那么有问题的,自然就是真凶的身份了,或者说,是当时躺在王俭独居房间里的那个假王俭的身份,根本就不是王府中人!

只有他不是王府中人,才能解释这一切不合理的地方,也才能解释自己之前一直想不通的地方。

为什么敢耗费那么多的时间挖心,因为外面有人放风策应。

为什么第二天敢躺在房间里一整天,因为那个人就不是王府中人,所以自然不用担心会查到藏在王府里的真凶,王府内的真凶只需要和没事人一样正常干活,这就是最好的不在场证明,谁能知道他有问题?

因为一直都没有找到第二人存在的线索,所以在调查这些事情时,直接就平增了不少难度,以至于怎么都无法捋顺案情。

但现在,确定了帮凶的存在,那么很多事,也就明确了。

为什么真凶给王三的信的字迹,与真凶在冰库留下的字迹有着如此大的区别?

当时林枫怀疑的,是那封信可能是真凶的心腹,或者他们势力的其他人代写的,可现在看来,应该是帮凶写的。

毕竟这封信所暴露出来的信息太多了,朝廷一旦调查,是有概率找到写信者的,真凶或者其势力的人,应该都不愿担此风险。

而帮凶……不出意外,与真凶应不是同一个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