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亲昵

是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正式成立。同年,在某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一艘由英国伦敦驶抵上海的邮轮,吸引了上海报界众记者的注意。因海上风云不定,邮轮的航行时间多受影响,为了不错过这艘邮轮的抵达时间,不少记者早在好几天前就已经守在了码头。

为的,便是要在第一时间抢占“沪上第一闻人”——周怀年归国归沪的新闻头条。更为的是,用他们手中的相机来一睹传闻中的周太太的万方仪态。

不远处的海平面上,伴着邮轮入港的鸣笛声愈来愈近,候在岸上的记者们已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与他们的激动一样却又不一样的邮轮乘客们,此时也都纷纷从船舱里走出。他们背负行囊,带着泪眼,里三层外三层地将邮轮的甲板给站满了——战争结束,和平到来,他们终于可以回到他们的祖国,回到他们的家乡。即便国内的亲人已不在,家乡已无家,这里也有他们的眷恋,这里是他们生根发芽的地方。

从小便失去亲人的穆朝朝,此时也很难抵抗得住这样的情感,哪怕是此时迎面吹向她的海风,也不似大西洋的凛冽,而都充满了熟悉的温暖。她像邮轮上的那些满含思乡之情的乘客一样,在邮轮将要靠岸时,便忍不住红了眼眶。她的一只手拉着她第一次见到祖国的儿子,而另一只手被她此生唯一的爱人紧紧地握着。入港的鸣笛声一阵高过一阵,她差点没能听清在她耳边的声音。

“别哭花了妆,前边儿可有不少来看你的记者。”

周怀年低头,附在她耳边说,惹得她被眼泪噎了一下,扭头问他时,还不忘赶紧压低了一些头上的英式宽檐帽:“记者?什么记者?”

“你不必说话,只要微笑着由他们摄几张可供刊登的相片就好。”周怀年轻描淡写,没等她再追问,便被身边的小惜曈拽了胳膊。

“爸爸,爸爸!一会儿下舷梯我不要人抱,我要自己走!”

小孩儿希望独立的愿望让大人很难摇头拒绝。周怀年点头应下,转而去看身边的穆朝朝。她原是还有话要再问他的,但站在她身边的小穆安却也轻轻地摇晃了她的手。

“妈妈……我也想要自己走……”小穆安的语气带着祈求,眼神也流露出了期盼。

出门在外,穆朝朝待他,总是能抱则抱,能不松手的绝不松手。一是因他自小体弱,怕他累着;二是她以往身处的环境,使她时刻保持警惕,让她对这个孩子总是万分的宝贝和紧张。

下舷梯人多,何况那里还有许多不明来意的记者……这些话她还未说,便听到周怀年已经替她拿好了主意。

“好,那安儿就和哥哥一起。”周怀年以鼓励的目光看向小穆安。

小家伙很开心,尽管他的哥哥扭过头去,心中有一百个不愿接受父亲如此的安排。

穆朝朝皱了皱眉头,看向周怀年。周怀年却对她笑了一下,劝慰地说:“会有人保护他们的,而且不跟着我们的话,那些记者就不会围着他们转。最重要的是,安儿难得想要独立去做一件事,我们应该适当放手,给他机会才是。”

这些话不无道理,虽然穆朝朝已经听进去了,却还是白了他一眼,故作生气地说道:“你总有你的理儿。”

周怀年握着她的手摩挲了一下,对她轻声讨好:“没有,那我还是听你的。一会儿我来抱着安儿,行不行?”

穆朝朝不看着他,从鼻子里轻哼了一声,眼里那些方才含着的感性的眼泪,此时也已憋了回去,“哼,总是说得好听,到头来,还是将我安排得明明白白。就这样吧,但是一会儿你得跟我说清楚,眼前这些虎视眈眈的记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收到,夫人。”周怀年连磕巴都不打一下地应了下来,并亲昵地用一只手搂住她的肩,而另一只拉着小惜曈的手已经放开。

一松手,两个孩子全跑到了他们前面去,与此同时,便有十几二十个着普通人衣衫的男人前后左右、不露声色地将他们护了起来。穆朝朝的眼睛一眨不眨地始终停留在两个孩子身上,全然已经忘了什么记者的事儿。不过她被宽檐帽挡住了半张脸,且抿着唇,不苟言笑的样子,还是让那些记者的照相机给捕捉到了——一天以后,周太太“冷美人”的名号便在沪上传开了。

这与周怀年一贯的冷面形象倒是绝顶般配,那些报纸不仅对他们夫妻二人在气质以及外貌上不吝赞美,还列举了周太太在抗战期间,为抗战部队、穷苦难民捐钱捐物的诸多善举。比如,为某抗战集团军捐赠飞机、大炮、枪支、弹药;在沪宁一带出资建立医院、收容所,以救济战争难民等。

报上所登的那些不胜枚举的事迹,叫穆朝朝十分摸不着头脑。可脑子再愚笨,她也知道这是谁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