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3/8页)

三郎如今顾不上再做那小河虾的生意,可还得给胡家馒头店的夫妻两个送虾皮,这生意已经做了很长时间,虽然最后说亲的事情没成,三郎也没想着放弃。

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这几个小孩身上,让他们抽空了去捞些鱼虾上来。

怕他们不知深浅,特意叮嘱了只能去小河边,要是去了池塘或者深一点的地方,不管捞上来多少他都是不要的。

这些个小孩就牢牢地记在心里,三郎又叮嘱了石头很多,让他一定要看管好这些个孩子们。

石头被委以重任,心里早就激动起来,今儿个就是他们第一天去捞鱼虾。

他还把没吃完的糖带了来,一人吃上一口,心里就都美滋滋。

孩子们像阵风似的跑过去,也不看路,撞了好几个人,有认出来他的,就在那里嘀咕,“这李小郎君慌里慌张地去干什么?”

在附近住着的人都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只有李娘子一个人拉扯他,靠着每日给别人洗衣裳挣出来的钱,实在是过得很艰辛。

对他自然也就多了几分宽容。

“千万别去水深的地方,你们谁看见了,过来告诉我,以后我就不让这人再捞了。”

石头想起三郎的叮嘱,在他们下河捞小鱼虾之前,又说了一遍。

这些个孩子都是会水的,大人们根本就顾不上看他们,夏天又这样热,自然就愿意去水里扑腾。

不过没一个人顶嘴,都老老实实地点头答应。

三郎和他们说了,一篓子鱼虾就能换上好两三个大钱。

慢慢攒着,不管是给家里贴补,还是他们自个儿买了麦芽糖吃,都让他们激动得不行。

三郎在镇上转了一圈,不止刚才那一个大娘打听猪胰子的事情,就连好些个家境差不多的人家,也在等着猪胰子。

他们一般买的都是加了干花或者是竹叶的猪胰子,专门用来洗脸洗头发。

“明个就有了。”三郎每一个都笑脸相迎。

“小兄弟记得给我留两块,我要茉莉花的。”

这些加了干花的猪胰子中,数玫瑰和茉莉花的味道浓郁,像竹叶和加了松针的,闻起来就比较淡雅。

三郎一一应了,有人来买酥鱼或者豆皮的时候,他就掀开另一个货担,从里面拿出来还温温热热地吃食。

货担里面放的是一个温盘,这温盘里面放的热水,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铺子里换一下。

像豆皮和烧饼都是不重的,只这放了热水的温盘分量却不轻。

他的酥鱼如今也小有名气,主要炖得软烂喷香,上到六十下到三四岁的孩童都是能吃的,也不怕被刺卡到了。

三郎一边走一边想,这酥鱼虽然卖得好,但是成本却不低,光每日里去别的地方收了鱼来,就要花一大笔钱。

想着想着就到了铺子里,他也不见外,把东西放在宋大爷的棚子下,让他帮忙看着,自个儿咕咚咕咚地喝了一碗梅子姜水。

张大娘让他喝慢点,“如今天热了,你这走街串巷带那么多东西更不容易,我看还是少带些好。”

才多长时间,三郎就又黑又瘦的,就像从山里面下来的那流民一样。

三郎嘿嘿笑了几声,“不打紧,我能吃得消。”

知道他是个要强的,张大娘就没再劝,只让他走的时候把这一壶梅子姜水带上,“再拿些给你哥喝。”

叫张大娘说,既然当货郎也能挣上不少钱,合该让二郎去,他人力气大,也不怕出个什么事。

他和林二婶悄悄说过这事,林二婶也是这样想的,可三郎不同意,说二郎没那口才,做不来这买卖。

这也倒是实话,他如今守着那摊子也都是熟人去买,大家又都知道是个什么滋味,倒是不用他费什么口舌。

三郎喝完了才向后院里张望,问张大娘,“大姐可是忙着呢?”

这一听就是有事找,张大娘直接让他去,“正在炒紫苏姜米茶呢。”

紫苏东西实在太好活,林桃红和张大娘摘了不少,这几天天一直晴着,晒干了放在地窖里,可门口那片地方还有不少。

林春燕就打算做着紫苏姜米茶,到时候放在铺子里,也正经地收了费卖出去。

大米清洗干净之后,要先沥干水分,放在锅里翻炒到变成微黄色,这时候再放了姜丝进去。

紫苏也要炒,等那叶子像茶叶一样卷起来,大米也变得透透亮亮,就能盛出来放凉。

这紫苏姜米茶不仅能用来冲泡,也能用来煎茶。

三伏天的时候喝最好,若是食欲不振,着了风寒,效果都是立竿见影。

三郎走进院子的时候,就闻到了空气中的香味,他使劲地嗅了嗅,“真香!”

眼珠子一转,他就想好等着紫苏姜米茶炒好了,他也能挑着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