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春风吹又生

“这就是京城啊……”

十月初,南京城江东门码头上,第一次走出云南的江淮,面对着热闹而又繁华的码头,心中感受到了一种震撼。

在码头上,他看到了无数停留的船只和货物,也看到了数以百计的船夫们正在忙碌地搬运货物。

他看见许多在码头摆摊的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也看到了一些商人协商生意。

在这里,即便是码头贩卖力气的力夫,也是穿着得体,不会像在村里一样,赤膊上身。

占地数百亩的码头被水泥抹平,干净整洁,还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一些老妇。

江淮感到这里的一切都太不真实了,只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中。

跟着队伍,他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些摊位,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

他看到了一些小贩叫卖着他们的货品,还有许多人站在摊位面前挑选。

江淮也忍不住停下脚步,看了看这些摊位上的东西。

他看到了一些精致的饰品,还有一些美丽的绸缎。

“掌事的这匹苏锦多少?”

“三贯一匹。”

顾客与掌事的交谈声,让江淮下意识摸向了自己的腰间。

这次前来南京,他一共带了十五贯钱,几乎是家中能凑出的最大数额。

现在看来,这笔钱放在南京城这样的繁华之地,恐怕并不经花。

一瞬间,江淮的目光便从这些绫罗绸缎上挪开了。

“江生员,走了!”

“噢噢!”

不远处,身穿鸳鸯战袄的一名男子叫唤了一声,江淮这才从繁华中走出,连忙跟了上去。

秋闺已经结束,在昆明府参加乡试的他并没有考中举人,但他也不气馁。

百余名身穿鸳鸯战袄的兵卒将他们这群从云南走出的七十多名学子带出热闹繁华的江东门码头,来到江东门前。

江东门那高四丈余的城墙让这群从滇西之地走出的学子们忍不住仰起头来感叹,那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引得许多来往的人轻笑,惹得众人脸红。

江东门前,数百名身披甲胄,背负火枪的兵卒检查了所有手续,确认没有问题后,便让武官带着江淮他们走入了江东门。

穿过长长的甬道,前方景色豁然开朗。

经过永乐年间的十一年承平,南京的人口日渐增长,就连曾经荒芜的外城,也铺设了宽阔的水泥官道。

官道两侧三丈还高的临街商铺整洁有序,来来往往的人群乌压压一片,在这里根本不需要叫卖,光是江东门进出的人流,就足够长街上的商铺们吃饱。

“四人一组,上车!”

前方,武官的叫嚷声将江淮拉回现实,定睛看去,原来是武官已经为他们这群学子租好了马车。

带有转向的四轮马车,无疑让从滇西来的学子们大开眼界。

四轮马车是前些年经过太学研究出来的一项技术,虽说杜仲胶不耐热,但用来包裹车轮并不成问题。

上了马车,上面的稳当让江淮感到新鲜,而他们这辆车的武官也开口道:“这四轮马车有减震器,日后你们进了中学就能学到。”

江淮并不知道减震器是什么,但今日的一切,都让他对未来五年的中学生活感到新鲜。

“我们也是三月初一入学吗?”

一名学子询问,武官闻言则是摇摇头:“你们最多能休息到元宵,元宵之后就得入学学习。”

“当然,这只是第一年才这样,过往你们的学习时间都是三月初到七月初,九月初到腊月末。”

说完这些,武官又与他们说了一些自己了解的中学需要注意事项,众人都认真听着。

简单来说,南京城有江宁、上元两所中学,每所占地数千亩,可容纳上万学子在其中学习生活。

由于占地面积太大,因此它们被安置在太学与大教场北部的外城空地上。

不过在前往这两所中学就读前,他们这些人都得前往内城的应天府衙门报道并登记。

“你们若是要参加科举的乡试,最好还是回昆明府参加,毕竟昆明府是中卷,难度不算大。”

武官提醒一声,但这一声却让江淮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马车穿过莫愁湖,两岸有许许多多的街坊和酒楼,不过由于十六楼的存在,这个时期的秦淮河还没有晚明那么浓重的胭脂气。

沿着三山门外大街来到三山门前,这里的城墙由青石垒砌,看上去更坚固,更厚重。

经过简单的检查,他们被放入三山门,走入内城之中。

穿过甬道,这里的繁华又比外城更上一层楼。

青石垒砌的街道上,来来往往许多身穿绫罗绸缎的行人。

一眼看去,身上没有一件便宜的成衣。

来到这里,江淮才知道王涣为什么说自己来到南京,便不会再想着齐家小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