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把控舆论
“呜呜——”似乎是朱高煦在庙堂的呵斥起了作用,接下来的几日里,弹劾吴高的人数直线下降。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来到洪熙四年岁末,两京铁路最终修抵应天府江浦站。
两京铁路的通车毫无疑问代表着南北沟通的进一步加深,这是除京杭大运河外,第二条能沟通南北的快速通道。
不过相较于京杭大运河的水运,铁路的速度比其快了三倍不止,所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更多。
尽管当前的火车票价并非一般百姓能负担得起,但对于商贾们来说,南北商品快速流通带来的利润更为丰厚。
例如布匹,原来从江南与北平做一次生意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跑一趟运河能赚取三百贯。
现在改运河为铁路后,江南与北平做一次生意,来回只需要十天时间,能赚取二百贯。
单趟的利润下降了,但总体的利润却提高了。
原本一年能赚三千六百贯,现在能赚七千二百贯。
北方的牛羊煤炭能快速运抵江南,南方的粮食布匹则是快速送抵北方,两者商品相互往来,进一步加深了南北沟通。
随着两京铁路的完工,户部的负担也轻松了许多。
只是不等户部稍微喘口气,洪熙五年的到来也意味着他们的负担将更为沉重。
洪熙五年正旦朝会上,户部尚书郭资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各项情况。
“去岁,天下户数一千八百四十五万六千余三,口数九千七百四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五”
“去岁,天下田亩数为六百九十五万二千四百三十二顷,又余九十七亩三分。”
“去岁,朝廷田税、商税、关税、矿税合计折色为四千六百二十七万四千三百二十七贯。”
“去岁,朝廷行政支出二千八百五十万贯,六军都督府军饷及军费支出一千九百六十七万贯,政策铁路上支出六百二十万贯,合计五千二百四十九万余贯。”
“如今,国库及天下常平仓之中积存折色尚有二千六百三十五万贯,另有不可动黄金四百五十八万二千五百四十两三分九厘。”
“洪熙五年正月初一,大明银行储户三百四十六万三百五十七,储蓄四千五百二十五万三千六百四十七贯五百三十七文,国债发行三百五十六万四百二十三贯,需支利息十七万八千余贯。”
“去岁,朝廷自户部支取二百八十三万贯,岁末需要兑国债一百二十万贯,连带利息十八万贯,合计一百三十八万贯。”
郭资将大明的财政情况全盘而出,由于大明的国债是三年制,而今也刚好发行三年时间,所以连本带利需要偿还一百三十八万贯。
对此,郭资和朱高煦都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下一盘棋。
只要民间适应了国债,并从这次国债连本带利兑换享受到好处后,那么大明发行的三千六百万贯建设国债就不愁没人买。
不过在此之前,这国债的利息还得调整才行,不然百姓大量买入会导致朝廷支付不起这5%的高利息。
“传旨意,国债正月十六兑换债券及利息,同时停止铁路债券的发行。”
“在此之前购买的,依旧按照三年连本带利兑换债券的政策兑换。”
朱高煦要炒国债,首先就要让国债有稀缺性。
有些东西随处可见的时候无人珍惜,等它有了稀缺性的时候,所有人便会像闻到血的鲨鱼般蜂拥而至。
铁路国债朱高煦是不准备发行了,这本来就是用来吸引第一批百姓投资的噱头。
只要民间开始炒国债,朱高煦就可以立马发行利息更低的其它国债,从大明中产阶级手中获得大量他们窖藏的金银铜钱。
“臣领命。”
郭资显然早就知道朱高煦的安排,故此不紧不慢的作揖应下。
“工部,漠北铁路勘察如何,是否可以开始修建?”
朱高煦将目光投向殿上的黄福,黄福身穿朝服作揖道:
“回陛下,漠北铁路第一段自鹤城往海喇儿城已经勘察完毕,全程六百三十里,比预计的少三十里,此外造价比较平原略高,但也没高出太多,造价三百八十万两,考虑到当地冬季漫长,故此冬季用于收集运送材料,仅有夏秋两季可以动工,故此工期约四年。”
“去年十月,工部就已经从鹤城开始筹备材料,预计四月初可以动工。”
黄福说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朱高煦闻言颔首道:
“元宵过后,漠北、京津、四川、中原四条铁路同时开工。”
“臣领旨……”
郭资与黄福早有准备,故此连忙作揖。
见状,朱高煦又吩咐询问了六部的其它事情,末了在一个时辰内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最后宣布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