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立体定向系统

第二天一早,南雅相关科室,与手术室都已经严阵以待。

而上中心的麻醉团队,在经过一晚上的紧急磋商之后,也定下了术中麻醉与术中监护的计划,并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准备了两套紧急情况下的方案。

不得不说,上中心的麻醉科,已经具备了目前全世界一流的水准。

在国内,哪家医院能拥有这样高超的麻醉科,都是外科的福气。

相关人员抵达南雅之后,就开始了分工行动。

而患者也已经被送到了手术室。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又失去了自主呼吸,说实话,从这台手术的成功几率来看,其实并不理想。

这台手术包括了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

虽然说对于目前国内的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等相关手术已经非常的成熟。

可像患者目前的情况,是绝无仅有的。

关键问题还是在脑干方面。

前期的支持性治疗,使得患者出现了第二次出血的情况。

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脑干部分。

从mRI的影像上来看,出血面积不仅大,更是压缩了几乎一半的面积。

血肿面积大,清除很难处理。

一般医生下不了手。

专家见了也头疼。

也就是陆晨,敢于做这台手术。

手术的目标也很明确。

清除患者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循环。

而从脑部造影来看,患者颅内伤伤口面积不小。

在手术的过程中,有再出血的可能。

所以,对主刀的技术要求非常苛刻。

而这段时间,南雅重症科室,一直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循环等措施的药物治疗。

这对于手术来说,其实并不是非常有利。

这么多药物的使用,没有控制住患者的病情。

能够撑到现在,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

如果再来一次大出血,十有八九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对于南雅来说,手术就算成功,后期的神经康复治疗也是一个难题。

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这不是随便说说的。

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几乎不太可能。

幸好,家属的要求,只不过是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说实话,程潇潇在刚听到患者要求的时候,那是一脸的不爽。

明摆着就是要“啃老”。

患者都已经这样了,还不准备放过?

真的要是没有生活质量了,老人这样活着,难道不痛苦吗?

摊在床上的“赚钱工具”?

做家属的,于心何忍?

当然,这些话,程潇潇最终还是忍住了。

就像是陆晨所说的,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某些问题。

这不是医生该关心的,当下的责任,是如何做好手术。

“患者情况?”

“血压偏低,氧饱和度正常,心跳略快,综合评估刚刚及格,陆副院长,手术如果能够控制在6小时以内,对后续治疗最佳。”

这是麻醉科给出的最终结果。

“知道了,我尽量。”

陆晨点了点头,对于陆晨来说,患者目前的情况,自己必须要加快速度。

这一点,陆晨和程潇潇心知肚明。

“准备手术。”

随着陆晨一声令下,整个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进入了各自的角色。

手术的难度显而易见。

对于人体来说,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3层薄膜。

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膜合称脑膜。

被膜的作用,是支持、保护人体大脑和脊髓的作用。

而这一次的外伤撞击,使得患者蛛网膜下腔出现了大量的血肿情况。

而蛛网膜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脑脊液通过蛛网膜渗入硬脑膜窦,回流静脉。

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从现在患者的影像来看,蛛网膜下腔的主要功能,现在都是停滞状态。

长期下去,直接导致患者大脑加速死亡。

这也是陆晨着急手术介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患者的软脑膜受伤程度也不算轻。

软脑膜本身轻薄并且富有绝大多数的血管和神经,原本是覆盖于患者的脑表面并伸入沟裂内。

可是这一次的大出血,已经严重挤压到了其存在。

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的情况下,陆晨也会进行一定的修补。

不过,修补的程度,还要在做完血肿清除术,暴露出大脑结构之后才能进行判断。

目前情况下,还有太多的未知。

当然,这一次的手术,由于难度太大,不确定因素太多。

所以,就算是陆晨,也要借助于立体定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