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二合一
徐思涵这话一说出来,边上听见的人脸色各异,有些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徐思涵,有些则是惊疑不定,有些则是玩味,有的看好戏。
她的声音不大不小,很多人都把目光转到秦瑶身上去了。
这种场合大家都觉得无聊,漂亮的场面话没人在乎,但是“吵架”是自古以来国人爱看的热闹,在医院里,哪怕腿瘸了,打着吊瓶都要来看人吵架。
徐思涵的话说得巧妙,开头一段话像是对秦瑶的仰望,后面话锋一转,又是直言自己看得仔细,又是说人家“有漏洞”“逻辑不通畅”……这话可就精彩了。
对话里的另一个女主角秦瑶,她究竟是“虚心求教”呢,还是“恼羞成怒”呢。
很多成名的作者身上,都会有这样的美谈,比如某某读者直言他文章有问题,但他虚心求教悔改,不耻下问,这种故事成为“美谈”,出现在各类作文素材中,成为名人趣事。
秦瑶坐在和安身边来参加这个茶会,很多人早就注意到她,长得又白又美,气质好,又会写文章,还是顾家的小儿媳,丈夫生得俊俏,前途光明,男才女貌,风头正好,惹人艳羡。
这种年轻女子,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却获得了这样的成就,怕是受不了当面被人批评——这就有乐子看了。
如果秦瑶暴怒,丢脸的可不是徐思涵,而是秦瑶,旁人只会嘲笑她年轻气盛,沉不住气。
真正老谋深算的,最会藏拙演戏,虚心求教,让旁人挑不出半点错处,让徐思涵这种“不耻挑衅”的人黯然自悔。
可秦瑶能有这种气度吗?
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有吧!
那就只能惹人看笑话了……将来出了名,这就会成为她终身挥之不去的黑历史。
“那边是怎么了?”
“嘘,可能是有好戏看了?在那边,仔细说了什么?”
“有戏看,那可好了,我都无聊死了。”
……
一传二,二传三,很多人都听说了这边的动静,场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大家都无聊透顶,目光通通转到这边来,转到秦瑶的身上,等待她的反应。
和安用一种担忧的眼神看向弟妹。
在众目睽睽之下,秦瑶拿起一个橘子,眼神也没给徐思涵几个,淡淡地“哦”了一声。
所有人大跌眼镜,包括徐思涵也懵了,她以为秦瑶这么年轻,就这么一句挑衅的话,会让她暴跳如雷,失了面子,没想到她如此淡定。
秦瑶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让徐思涵脸色发白,这是她不曾预想到的状况。
“谢谢你看过我的作品,将来我还有更多作品要出版,你可以去新华书店多买几本。”说罢,秦瑶露出了一个自信宜人的微笑。
为了眼前这么一个挑事的人,破口大骂才是最丢面子的,况且徐思涵的话,听在秦瑶耳朵里完全不痛不痒,将来网络评论骂战,那才是最难听的,只是说你的文章“有漏洞”“逻辑不通”而已,这算是什么?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哪怕再厉害的作者,写出来的文章都会被人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在以后网友眼中看来,李清照写的词也是东拉西扯逻辑不通……在意这些做什么。
知名散文家,也会被骂小学生文笔,只因为他用词朴实生动,没有生僻字。
在很多没文化的人眼里,让他看得“云里雾里”“看不懂”的书,才是深奥有内涵的书。
这往往可能就是因为他没有文化,审美水平低下。
很多人都不认识徐思涵,也就不用给她面子,更不在意她的反应,只当她突然发神经,旁边的人憋不住主动夸起来,活跃气氛:
“和安,你这弟妹真厉害,真有气度!”
“挺会挑媳妇儿的。”
“看着就是个文化人,哪跟一些人似的,丑人多作怪。”
……
在座的人没几个在意什么漏洞逻辑,再厉害的文章也做不到万无一失,过度苛责,不过是斤斤计较,笑话一场,更别提是今天这样的场合。
要讨论书籍创作,请去文学讨论会上。
徐思涵悻悻然,准备好的腹稿通通没有发挥作用,秦瑶本人不把她当回事,她就掀不起任何风浪,不仅如此,刚刚的事,倒是给秦瑶增添了风头。
文章不论写得怎么样,但人家确实气度好,有容乃大,引得人人夸赞。
康嫂子这时候把徐思涵拉到一边去,徐思涵之前是帮过她的忙,还以为这个女人很会做人,今天简直疯了跑去找人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