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灵枢院”与“人体实验活论文”

结束了一下午的兼职,周瑞并没有直接离开,他对那位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也有些好奇,和张彪一起去看了看。

路上张彪说道:“研究院那边我昨天去了一趟,在‘一号化合物’毒理学方面有点进展,您回头可以去看看。”

周瑞:“我远程查阅吧,那边还顺利么?”

“‘一号化合物’方面还不错,‘冬眠病毒’和‘电极针灸’我就不清楚了。”

“灵枢研究院”,简称“灵枢院”,是周瑞、复大、中山医院联合成立的研究院,人体冬眠的三大技术都放在了这里面。

地点就在复大医学院内部,有了复大和中山医院的支持,“灵枢生物”省去了大量功夫,直接拥有了进行病毒学实验与动物实验的资格,再加上中山大学这边的临床实验,可以说突飞猛进。

“灵枢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设备、经费、补贴都很富裕,复大也很重视,参与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

以后还可以从医学院和中山医院吸血啊呸,是吸引人才,成为灵枢生物的专职员工。

不过周瑞去那边的次数很少,因为医学院不在复大主校区,而在枫林校区,离得有点远,基本都是远程联络。

“灵枢院是不是快搬出来,搞个单独楼了?”

“嗯,那边腾出来了一小栋楼。”

“周总真是有面子啊.学院里的空间可是很紧张的。”

两人闲聊间,已经抵达了办公室,一进门就看见,那个叫马库斯的德国老头,正在那里写写画画.

非常投入。

而那个本子很厚,上面黏满了便利贴,显然不像是临时找的。

“他这是怎么了?”

林托摇摇头:“进来后一直在写,似乎在记录自己的想法,他显然对于自己的病症有着很强的了解,在通过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本子是从垃圾桶里给他捡出来的,刚才调了监控,他将本子和鼻涕纸一起扔掉了。”

好吧,只能说这个病,无解。

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发病率3-7%,也就是一百个老人里就有五个左右患此病,远高于癌症。

注意,人人都会变老,即便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神经外科医生。

比较出名的病人还包括总统、首相、诺奖获得者等,显然并不是说低教育程度会增加概率,可谓是众生平等。

之所以说它无形,是因为许多患者还未到被病症本身杀死的程度,就已经被并发情况杀死了。

比如走丢、车祸、跌倒。

再比无法正常吃饭、无法正常上厕所,时间长后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营养不良。

这些附带情况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很致命的。

这白人老头把最重要的“记忆本”扔了,倒也算不上奇特。

张彪用德语说道:“马库斯老师?你是一个人来的么?”

马库斯转头:“我在找我的学生,一个头发稀疏,矮胖”

“啊对对对,让我们跳过这个阶段,我就是穆勒·张,有人和你一起来中国么?学生?下属?”

马库斯愣了愣,在“记忆本”上刷刷的翻看,然后震惊到:“我和我孙女一起来的!我孙女呢?完了我孙女丢了!?”

张彪:.

那一页内容上,还有一个电话号码,不过是德国的号码,未必有效,好在下面还有电子邮箱。

张彪叹了一口气道:“你这个本子给我看一下.”

老头犹豫半晌,最终还是递出了自己视若珍宝的“记忆本”:“我不是很信任你,但我知道自己的病症,充分相信我认为的陌生人,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好方法了.”

周瑞不由感叹,这老头精神境界不错,可惜了。

张彪翻看着记忆本,也给身旁的周瑞解释了一下。

“我看看嗯.患病六年,想了各种办法,依旧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么.”周瑞根据张彪的说法,大概构建出了这个马库斯的情况:六年前因为忘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哪,在医院里徘徊了十几趟,意识到出了问题。

有这种病症的人,在外科领域相当于隐形的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开颅手术做了一半,突然以为自己在剜豆腐脑,所以他确诊后很快就退出了医学一线。

起初马库斯还是比较乐观的,他自己作为顶级的脑病专家,比普通人有更强的认知,也有着充足的资源,退下来后全心全意的给自己治病,全球到处飞,寻找突破性的治疗方案。

此人发病时已经六十了,如果治疗理想,减缓恶化,多活个十几年也算回本了,但目前来看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医疗是十分昂贵的,尤其是不确定的,前沿的,试验性的,这些项目都不在医疗保险范畴内,三年时间花费了近千万欧元,除了四处做小白鼠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