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崇祯出宫计3

“听说了吗,朝廷将要对辽东的锦州大规模用兵。”

“怎么没有听说过,连出兵的时间和兵力部署都说得明明白白,这是被建奴的探子给打探了军机?可是为什么要传得沸沸扬扬呢?”

“这很好理解啊,建奴探子大规模传播让朝廷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好让朝廷将时间延后,他们好做准备。”

“有道理,肯定是这个原因,建奴可真狡猾。你认为此次出击建奴,我们朝廷大军胜负如何?”

“这还有什么说的,我大明必胜!”

。。。。。。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回转了过来,对李适说道,

“李卿这朝廷将对锦州用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朕怎么一点都不知情。”

李适赶紧说道,

“陛下,这兵部还在计划之中,现在一切都还没有一个定论。现在京师闹得沸沸扬扬,估计是哪个官员不小心泄露了。”

“但是京师百姓对建奴恨之入骨,好像都想要打击一下建奴的嚣张气焰。”

“不过臣认为还是需要休养生息,待到粮饷充足后再对建奴用兵。”

崇祯顿时急了,

“李卿万万不能有如此想法,你看朝廷近期对顺贼用兵,大败顺贼,还收复了大量的失地。”

“现在京师百姓同仇敌忾,正是主动出击,挫一挫建奴锐气的时候。此次出征建奴的花销朕出钱,朕不是还有五百万两的私房钱吗,李卿尽管拿去用。”

还有这种好事?

李适一想给了崇祯五百万两这么久,他都没有动用一分,就不知道修点园子,选点秀女什么的,真是山猪吃不来细糠。

“陛下真乃千古明君,气度恢宏,臣钦佩之至。既然陛下如此重视此事,那么臣便让兵部尽快拿出方案。”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现在京师一片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朝廷的收入也日渐增长,对外战争也是接连胜利,如此大明岂不中兴。

李适又将崇祯带到铁路处,乘坐跑在铁路上马车。

崇祯以前只是听说过铁路,今日见到实景,真是再次刷新三观,一种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既视感。

当坐上这种又快又稳的马车后,窗外的风景快速掠过,惊呆了崇祯三人,短短半个时辰便到达了通州。

王承恩当即惊呼,

“这铁路上的马车速度居然如此之快,奴婢记得以往这到通州乘坐马车可要半天的时间。”

坤兴公主朱媺娖也惊呼道,

“这就是铁路?为什么会起如此奇怪的名字,为什么坐在方面一点都不感到颠簸呢?”

李适笑而不语,根本解释不清好吧,这可是涉及到高深的学问。

只见崇祯一脸的呆滞,李适解释道,

“目前已经通了天津到京师的铁路,海上来得粮食只需要一日便可入京。如今朝廷计划修一条铁路到沿海的盐场,将京师西山的煤炭运到盐场煮盐。”

“还计划了一条铁路修到山海关,加强朝廷对关外的控制,和方便以后朝廷对建奴用兵。”

很明显崇祯要懂行一点,知道铁路这东西意义巨大,可不是简单的速度快。

“这铁路,朕看通体都是铁铺成,肯定造价高昂吧。”

李适回答道,

“光是京津铁路便花费了两百万两,但是这铁路建好后,可以方便商人运输货物,朝廷可以收取过路费。”

“目前这条京津铁路每月过路费就高达一万两,以后肯定会更多。”

崇祯点点头,

“如此看来这铁路还是一本万利的物件,那就应该多修铁路。”

李适只是微微一笑,本官也想多修啊,但是奈何铁产量不足,只能慢慢来。

又和崇祯去逛了一下通州地区拔地而起,多如牛毛的小作坊。看着工人挥汗如雨,机器流星赶月。

崇祯再次震惊,虽然不懂速度如此之快便能生产一个物件的意义在哪,但是知道生产的东西越多才能更加证明大明的强盛。

所谓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便是这个道理。

回程的路上崇祯忍不住问道,

“李卿,朕一直想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崇祯十五年前,朕兢兢业业,日理万机,夙兴夜寐的处理朝政,大明却是渐渐日薄西山。”

“为何到了崇祯十六年后,朕基本未管理朝政,大明反而日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李适顿时一愣,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正确的答案肯定是本官英明神武,扭转乾坤。而崇祯皇帝你急功近利外加情急之下胡乱指挥。

但是肯定不能这么说,怕伤害崇祯皇帝的感情,李适只好说道,

“其实不过是个天命而已,就像臣以前说过苦尽甘来,这苦头吃多了幸福肯定会来的。”

崇祯下意识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