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嘉靖问他:“你去……

嘉靖问他:“你去做什么?”

朱翊钧回道:“不做什么,我就想去看看。”

嘉靖问他:“你知道什么是殿试吗?”

“知道呀!就是考过会试之后,又在大殿里再考一次,给他们排顺序。”

嘉靖又问:“那你知道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朱翊钧想了想,说:“当官。”

人家考生还知道说一句经世济民,报效国家,他倒是直白,一语道破本质。

嘉靖却说道:“对天下士子而言,科举的目的是入朝为官。对朝廷来说,是什么?”

朱翊钧小小年纪思维敏捷,反应很快,语调轻松的回答道:“是为了选他们来当官呀。”

嘉靖淡笑不语,看着小孙儿那双明亮澄澈的大眼睛,挥了挥手,对静立一旁的李春芳说道:“也罢,他既然想看看,你且带他去罢。”

嘉靖不御殿,钦点礼部制题,李春芳担任礼部尚书,这件事自然由他主要负责。

他看一眼朱翊钧,这位小皇孙一天也不闲着,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要掺和,关键嘉靖自己养大的孙子,宠得不像话,什么都由着他。

朱翊钧欢快的来到李春芳跟前,向他伸出手:“李大人,我们走吧。”

“殿下,请!”李春芳一见他就头疼,但也无可奈何,只得牵起他的小手退出殿外。

朱翊钧虽然在宫里长大,但他一直居住在西苑,从未回到过紫禁城真正的核心区域。他回裕王府需要出东华门,但也是绕道而行,只远远地看过一眼皇极殿。距离太远,无法真切感受到大殿的震撼。

皇极殿建成于永乐十八年,称奉天殿。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付之一炬。直到嘉靖四十年,三大殿才陆续修缮完成。其中奉天殿更名皇极殿,华盖殿更名中极殿,谨身殿更名建极殿。

皇极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也是紫禁城最大的殿宇,主要用于重大庆典和科举。

朱翊钧跟在李春芳身旁,穿过开阔的点前广场,从御路两旁的台阶走上三级汉白玉台基,巍峨雄伟的宫殿显得众生皆渺小。

大殿两旁的殿堂、楼阁、台榭、廊、亭轩、门阙对称排列。月台上陈设日晷和嘉量各一座,代表计时和计量,铜龟、铜鹤各一对,象征着长寿。

朱翊钧半眯着眼抬头望去,金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耀眼夺目,每一处檐角都站着一排小兽。朱翊钧在心里数了数,一共有十只。

殿试之前的仪式非常繁琐,几百个贡士天不亮就要进宫,黎明开始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然后才各自入座,颁发策题。

别的读卷官、受卷官等执事官员、礼部官员、锦衣卫、皇极殿的太监都有自己的职责,只有朱翊钧是个过来凑热闹的闲人。

李春芳本来把他安排在大殿角落里,朱翊钧不乐意,说那个位置不好,什么也看不到。李春芳无奈,又将他安排在高台上的屏风后面,那里居高临下,整个大殿一览无余。

这下小家伙满意了,站在屏风后面,探出小脑袋往外张望。

下面一排一排坐着,将偌大的皇极殿坐得满满当当,足有三四百人。

朱翊钧大致扫了一眼,老的老,小的小,年轻一点的二十多,年长的须发皆白。

朱翊钧没看过他们的会试答卷,就算看了也看不懂。所以,他在心里对下面的人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长得好不好看,参照对象是他的张先生。

“这个眼睛没有张先生好看。”

“这个鼻子没有张先生高。”

“这个胡子没有张先生长。”

“这个年纪太大了。”

“……”

按照这个标准,他发现,没有一个符合他的要求。

不远处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多出来的策题,朱翊钧猫着腰,偷偷摸摸走过去,取了策题又退回来。

策题是由内阁拟定,昨天司礼监送到嘉靖手中,由他亲自挑选。

嘉靖不满意,自己修修改改一大半,又让司礼监拿给内阁。

会试第一场考八股文,从四书五经取题,正巧他学过《论语》,至少知道说的是什么,策题却是治国方针,社会问题展开探讨。

朱翊钧昨天就看过了,看不懂。

今天又在细细的读一遍,似乎又懵懵懂懂的看懂了一些。

嘉靖把他的大臣骂了一顿,说他秉承天一治理国家,日夜不敢懈怠,大臣们却各自一心,不按照他的心意办事。让考生们帮他出出主意,有话直说,不必客气。

朱翊钧开动小脑筋思考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算了。年纪轻轻,就在心里认清了现实——考状元这件事与他无缘。

过了一会儿,朱翊钧听到不远处两名官员交头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