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枢密副使

见宋军阵容整齐,大军出城,咩布吃了一惊。急忙到了官厅,对韩琦道:“太尉,我们不是正在等朝廷旨意,召降周围兵马?这样大军出城,不知是去打哪里?”

韩琦道:“太尉不必惊慌,刘太尉带兵出城,去攻定州而已。前几日,我们派了使臣去定州,让他们及早投降,归顺朝廷。哪里知道定州守将坚决不降,只好派兵去打了。”

咩布听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定州正处贺兰山和兴庆府的中间,只有一千余驻军,怎么是这么多宋军的对手?国之将亡,总有忠臣,定州守将不肯投降,谁又有什么办法呢?不过攻那样一座小城,按说不会出动这么多兵马,由刘几亲自率领。这么安排,宋军必然有意图。

什么意图?咩布心中苦笑。到他这个位置,哪里会想不明白这些事情。党项将领能要条件,宋军就会兴起战事,打个样子给他们看一看。

沉默了一会,咩布向韩琦拱手道:“祝刘太尉旗开得胜。”

说完,便就告辞离去。到了这个地步,还是多想想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管不了了。

王德用致仕之后,正月十七,田况由副使升为枢密使。同日,杜中宵由御史丞拜枢密副使,张昇接任御史中丞。消息出来,京中与杜中宵有关系的官员纷纷前来道贺,家中忙碌了一天。

杜中宵拜枢密副使的制词是王珪所写,杜中宵备了贺礼,谢过之后,干脆把京中的同年请到一起饮酒庆贺。庆历二年的进士,此时为官已经十余年,渐渐成为了朝廷官员的基干力量。

杜家后院,韩绛、王珪、苏颂和韩宗彦几人向杜中宵道贺,各自落座。

王珪道:“当年我一起登第,不想十几年后,是年纪最轻的待晓先为宰执,可喜可贺。”

杜中宵道:“不过是运气罢了。现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这个宰执,可不好做啊。”

韩绛笑道:“正是因为多事之秋,才要你这样能干的人来做。想来是西北党项已经灭了,朝中许多事,需要待晓这样做过边帅,熟悉军情的人到枢密院。”

杜中宵想了想,举起酒杯,与众人一饮而尽。放下酒杯,道:“大丈夫在世,自该建立功业,为朝廷立功勋,为百姓谋幸福才是。若是我真能做到,倒也不枉了这一世!”

众人一起鼓掌。以前说起升迁,杜中宵多是谦虚几句,今天才显出豪气。

酒过三巡,王珪道:“待晓到御史台不过半年,便就晋升枢府,虽然情理之中,但也说明,现在枢府官员让圣上并不满意。西北虽然灭了党项,狄太尉大军却依然围灵州而未下,难免议论纷纷。待晓为枢密副使,想来就是要整训京城禁军了。”

杜中宵道:“朝廷有吩咐,我做就是了。不过我们做臣子的,可不好猜测圣意。”

乱猜皇帝的意思,是官员的禁忌。虽然在坐的都是同年,话一传出去,就会惹起风波。

王珪道:“学士院锁院制词时,圣上特意对我说,知道我与待晓同年进士,务必多用好词。圣意如此,待晓将来前途无量。来,我们饮一杯酒,祝待晓步步高升!”

杜中宵笑着摇头:“已经做了宰执,还有什么步步高升。升下去,朝中其他官员怎么办?”

几个人一起大笑。枢密副使再升就是枢密使、参政、宰相,确实没多少职位了。

从庆历二年中进士,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杜中宵现在做枢密副使,在宋朝并不算是升迁得特别快的官员。同年进士中,王珪做翰林学士已经有几年了,韩绛已经做到了群牧副使。这次晋升的意义,是杜中宵在河曲路开创了军事的新局面,到现在,朝廷才算正式接受。

这种时候,几个不再谈论政事,只是说些杂谈笑料,庆祝杜中宵的高升。

第二日一早,杜中宵便就被召入宫中议事,算是上任之后与皇帝的第一次详谈。

进了崇政殿,行礼如仪,赵祯赐座。

杜中宵拱笏:“臣天资愚钝,得陛下恩擢,实是惶恐。”

赵祯道:“昨夜有党项的奏报来,韩太尉言,咩布太尉已经到了兴庆府,答应归降。只是贺兰山中的党项大军,许多将领希图恩赏,一时间不肯径直归降。胡人畏威怀德,刘太尉带了大军去攻定州,给不肯归降的党项人看一看,要与朝廷为敌会什么样子。”

杜中宵道:“韩太尉和刘太尉如此做是对的。招降党项人,应该恩威并施。前面并无大战,难免有党项将领心存侥幸,图朝廷恩赏,徘徊观望。”

赵祯点了点头:“看看就要出正月,天气即将转暖,党项战事要尽快结束。重击定州,可以让贺兰山中的党项兵马看一看,不要心存侥幸。还有,灵州守军未降,韩太尉提议,是否命狄尉强行破城,严加惩处。如此有赏有罚,才能让党项人不再观望,尽快归降朝廷,结束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