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师兄最好!

鸟下独山秋寺磬,人随大舸晚江波。

乘船南下,不逾五日,衡山一行人便从枞阳到九江府。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一路经过运河沿线,城、镇、村、集数里相望。

尤其是繁华地段,沿岸叫卖之声直入舱内,门人弟子的目光也掠过那些商铺茶楼,酒肆饭铺。

笙管之歌、莺莺笑闹从慢行的花船、江山船内袅袅传来。

当初押镖走货,两岸景色再盛,赵荣也只走马观花,不敢流连。

如今心如海阔,似天高远,不禁游目骋怀,笑望江边一杆风旆。

又见一戴笠披蓑老人,一钩香饵,独钓残阳。

江岸落英缤纷,映照得江面泛起一片红光。船在波光中飞进,沐浴在红光之中,转眼间就驶入榆堤夹岸江面。

此地乃吴头楚尾,因近浔阳,一提司马青衫,那是大大有名。

赵荣大觉有趣,不由朝江边花船瞧去。

“师兄,你在看什么?”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我在找琵琶女,”赵荣说完便摇头,觉得这样说太露骨,又道,“我在瞧醉吟先生上的船。”

向大年等人皆不苟同。

显是对靡靡之音欣赏不来。

但他们还是在榆堤停船,几名同门下船采买日用。

这一晚,大家就等在浔阳江头。

第二日,第三日,他们都没有走。

直到第四日。

去江城办事的凌兆恒与柴金石才赶上队伍。

他俩一到,衡山一行又从浔阳江头出发。

“耽搁这般久,可是碰上麻烦事了?”赵荣问道。

“不算麻烦,只是正好赶上个热闹,”凌兆恒坐在甲板上,“我和柴师弟到荆山刀馆时,那边正有两伙人对峙。”

“便是那日碰上的青城弟子,这些家伙本事一般,却猖獗得很。”

赵荣又听一旁柴金石补充,“师兄当日救下副馆主成宝铨,两个青城弟子有恙,于是上门找武馆麻烦。”

上梁不正下梁歪,青城弟子做这种事倒不奇怪。

“可是打起来了?”

二人皆摇头。

柴金石道:“荆山刀馆馆主、副馆主憋着气,青城派来了十余人,加上他们在川西一带的声势,刀馆的人不敢招惹,没有先动手。”

“青城派那几人则是忌惮师兄,话语中向成宝铨打听师兄身份,显然是欺软怕硬。”

“我与凌师兄到场亮出五岳弟子身份,有一青城弟子不信,出剑试探,结果不到十招就败在凌师兄剑下。”

“他们放了几句狠话便一溜烟全走了。”

说到这些青城弟子,二人脸上闪烁起鄙夷之色。

“信呢?”

“单独交给了两位馆主,他们与青城派交恶,对师兄的交代一定更为上心。”

凌兆恒笑道:

“那馆主是个机灵人,热情挽留我们两日,又请来一些好友相陪。”

“咱们明白他的心思,不过想到他能在江城为师兄办事,便帮荆山刀馆撑了撑场面,免得青城派又来坏事。”

“那成宝铨得师兄救命,想来拜会。”

“刀馆馆主将他拦住了,说等办好事,一道再来拜山。”

赵荣笑着朝他们拱手,感谢话还没出口就被二人拦下。

他俩把事情交代完便去与同门叙话。

赵荣寻思着青城派的动作。

九江府也有福威镖局分局,靠南边衡山派耳目更广,派人盯着九江这边,再结合江城福威分局的消息,便能猜到青城派何时动手。

届时我去一趟福州,助林家平掉此劫,还上欠下的恩情。

船朝西南,路过险滩。

岸边纤夫“啊好——”的号子声响彻两岸,有时号子声极大,甚至盖过急流咆哮。

险滩一过,号子声又变得悠扬轻快,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船上众人的心情也跟着舒展开来。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越是靠南,啼鸣声越响。

浮云卷霍,明月流光。风瑟瑟兮野苍苍,湘水翻波大雁翔。

潇湘大地卷起霜寒之气,众人心头却暖呼呼的。

走走停停,逍遥津正邪大战后第三十九日,湘水中的鳙青便在眼前跳波。

傍晚。

衡阳螺粟码头如往日一般车水马龙,船进船出,人来人往。

南来北往的商客、闯荡江湖的武林人、欣赏潇湘秋景的旅者、堤堰边神色忧郁的逋客,泛舟而回的打渔人,码头帮工掮客.

说话声骡声抛锚声马蹄声,都被响亮的叫卖声压了下去。

微风万倾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赵荣立身船头,心下莫名生出一阵感动。

傍晚时分,江上水天一线,码头热闹喧阗,如置身在一副古朴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