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

201

我把最深的厌恶送给那些只愿意了解人类的家伙们,他们只会坐在历史的长河边上顾影自怜,如同一个怨妇揽镜自照,而对其他一切均无兴趣,事实上,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些什么,了解自己就几乎不可能,别人就更不用提了,在主观偏执的路上,大家都走得很远,我认为,在宇宙中,即使一束粒子也比人要清晰、简洁、高尚、自然,因为人是不会忘我的事物,人在什么时候都把目光停留在混沌而头绪不清的自我身上,沉浸在没完没了的自我之中,实际上,"不忘我"就是彻头彻尾的自私与狂妄,就是令人恶心的照镜子迷,以此出名的作家真是不少,不学他们看来很难。

202

关于清醒还有另一件事好谈,当然,这是题外话。

那就是鲁迅的清醒与辜鸿铭的清醒。

在我看来,在鲁迅与辜鸿铭的清醒里,都怀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未来的灾难性预见。

对于革命者,"吃人"社会的揭发者、控诉者鲁迅来讲,"改造国民性"是他为自己找的工作,他的工作实质是什么呢?那就是告诉中国人,这个民族的传统是多么地不可救药,问题是多么地多,如果带着这身问题上路,那么未来是多么艰难,尤其他要表明的是,他对自己身属的这个民族是多么地恨铁不成钢,希望它变好,变得刚毅、勇猛、顽强,他在试图煅造一个新的民族性格,使之适应今后更加难以把握的社会发展。

与之相反,对于民族主义者、中国旧秩序的鼓吹者辜鸿铭来讲,在世界上保存中国这一独特的民族景观,是一件具有长远意义的事,不管这一民族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但首先,对于全民族来讲,那就是在道德上的信念,他的一切行为言论,不管听起来多么荒唐,都是围绕着这件事来进行的,他要让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好的,完美的,善的,真挚的,他要让中国人对自己有信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采用争强好胜,诡辩,挑起学术争端等等手段,作为一个中国旧式知识分子,一个保守主义者,一个斗士,他在为民族自尊心而斗争,他的武器十分简陋――中国的过去延绵千年的奇特的政治文化传统。

这里,鲁迅与辜鸿铭谁更清醒呢?

无疑,在很多人眼里,辜鸿铭是幼稚的,可笑的,简单的,同时,也是主观的,一厢情愿的,而鲁迅呢,则是实际的,沉重的,复杂的,同时,还是客观的,老谋深算的,似乎两者很难相提并论,但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我认为,鲁迅的清醒、呼唤与愤怒是围绕着深深的民族自卑感与羞耻感而发的,他针对民族劣根性的言论意在刺痛中国人的自尊心,使之有所改变,他那个跑在最后却依然在跑的形象是一个参与者的形象,被命名为"中国人的脊梁",不管主动或被动,这个形象旨在强调参与,因而,这根脊梁在我眼里很有媚骨的嫌疑,因为在我眼里,参与本身从效果上,就是对一件事物的认可,也就是说,在公平的条件下,这根脊梁对世界上其他文明充满了羡慕,为此不惜出场竞技,而当其他文明以霸权的形式出现时,这根脊梁又敌意顿生。而大谈"名分大义"的辜鸿铭呢,这根本不是个问题,辜鸿铭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表现出十足的民族自信心,无须任何证明,他便认为中国的一切,比如生活方式、制度、国民性等等就是在世界上具有无可争议的价值,即使是作为一个按西方价值标准来说的"坏的标本"也一样,他的自尊心对参与一事有说不出的反感,他倒是惧怕中国这个独步千古的活样板在世界上被扭曲成别的样子,他惧怕中国被改变,就如同惧怕一个被指责为肮脏落后的古城被改造成四不象的现代城市一样,这使得他具有一种世界主义的眼光与魄力,他"就不向前,就不进步,就不羡慕,就不在乎"的毫不势利的态度很了不起,对于中国人来讲,辜鸿铭是最后一个超然事外者,他的快活与担忧十分天真可爱,比起那些一心想着得到其他文化认可、向霸权低头的谄媚之徒来,显示出令人赞叹的优越感,这一优越感还表现在他喜欢空对空的比较东西方文化的个人趣味上――我想辜鸿铭是那种不会去领什么"诺贝尔奖"的人,他甚至会怀疑并嘲笑那些发奖人的资格,他也不会参加必败的比赛,因为那毫无意义,在他眼里,一个人,或者民族,起码应该尊重自己的存在,自己做得好用不着别人的表扬,做得不好也用不着别人的批评――这是一种真正的特立独行,在我眼里,便是一种个人人格的清醒,较之鲁迅,这种清醒显得更具价值。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民族自尊心似乎早已荡然无存了,面对批评者鲁迅,中国人表现出由衷的感激,就如同小孩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批评心存感激一样,父母对他们"不求上进、不要脸"之类的谩骂,最终被理解成为"对他们好,善意的",而要是说,"你这样做挺好的,就这么混下去吧",反倒被理解成对孩子"不关心,放任自流",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现象!直让我想到,相信"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中国人也许天生就具有这种自轻自贱心理,鲁迅令我讨厌的一点是,他就是那种不仅撕下某人的脸皮还要打上一耳光的人,在人没反应过来之时,又变本加厉地飞出一些"匕首投枪"之类的暗器,然后再高呼"痛打落水狗",引得一些乌合之众也这样干,我不得不说,这种缺乏同情心的作法十分残酷,它会让一个有自卑感的弱者更加可怜,这种做法,与我这样稍有人道主义观念的人格格不入,怪不得现代作家王朔对他有说不出的反感呢!王朔自己举的理由不着边际,但我相信,从感觉上,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同意鲁迅的某些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