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刘禅+变革(第3/4页)

阎君们想了一会,又问:“现在的判官没有富裕的人手。除了历代贤臣和春秋镇里的贤君贤后之外,还得选人呐。”这也就能凑出一二百人,还差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人间到底有多少县城?

郡县制的划分倒是很简单,就按照阳间的城池来算就好了,人多的地方偷偷设下城隍庙,死了人就近抓来审问,完美。但是地府又没有荐举制,人间的官员大部分质量存疑,少部分好到不行的死后又不愿意工作,好难办。

嬴政差点就说他们没认真看自己写的策论!想到了!写的很清楚!你们看东西……算了忍了忍了。他又重新说了一遍:“清点所有考过了判官考试但没来工作的人。”

譬如说刘弗陵,现在还在快快乐乐的当着城门校尉,听扶苏说他乐于看城门口百姓的悲欢离合,寻仇、家人死后重逢、俩仇人同归于尽死后继续打。这究竟有什么意义?他有能力,就该去工作。

“从校尉和曾经做过校尉的人中提拔。在门口贴召贤榜。”

阎君们想了想,好麻烦,生前真没干过招募人才的事,死后做的……其实也不咋地,好些个人都只想隐居不想工作。

他继续说:“有道是千金买马骨,只要写明白城隍的职务和爵位和俸禄,以及一些专供官员的奇珍异宝罗列出来,自然有人应召前来。要招贤得修造黄金台广而告之,要让士兵努力作战得数着人头给人加爵位,现在这样不已名利爵位诱惑,也不给人施展才华的机会,指望这些鬼魂什么都不为,就为了报效阎君,这太(可笑)为难他们。

人才永远不缺,难的是识人用人。再有一点,昏君手下倒不乏名臣,只是被杀了心寒,不敢再为官。孙皓曾有一个大臣陈声,孙皓的妃子派人上街抢掠百姓财货,被他绳之以法,孙皓锯下他的头,弃尸山脚。车浚也很好,因治下大旱他拒不缴缗钱,被杀。凡此种种,不可枚举。像是这样的大臣,若令其安心,可用。还有些贤才,终生不曾入仕,应该让许劭、司马徽等人来点评举荐人才。”前者是说曹操乱世奸雄的,后者是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的人,这种识人之明很不错。

阎君:“说得好!说得对!”

“我觉得你负责招贤就挺好。”

“同意。”

“真专业嘿。”

“我也同意。”

“哇我们之前有叫人来当判官吗?”

“好像没有,来的人要么是一腔正气要么是穷。”

“不愧是你啊,能把六国的人才都划拉来给自己用。”

“这些人居然是不安心啊,我没想到。”阎君们光想着自己很好,可以以德服人,忘了让人吹自己一波。

嬴政谦逊了两句,不由得想起当年因为生气和受人挑唆,下了逐客令,要不是李斯的谏逐客书……想起李斯真是令人难过。多么干练的一个人,非要和赵高勾结。

其实每一个开国皇帝都非常善于给自己划拉人才,刘邦、刘秀或是曹操、孙权到这里来,也能给出同样的建议,但是他们或是懒得出来工作,或是出不来。

孙权收到亡国的消息之后,在帝镇中狂骂了孙皓数日。

曹操和刘备不胜其烦,只好来劝他。要么作为邻居听他咆哮,要么凑近点听他低声抱怨,后者还清静一点。而且,其实心里也挺高兴的,我们俩的国家前后脚灭了,你居然坚持了这么久,哼。

孙权拍了一摞祭文骂骂咧咧:“臭不要脸的,还敢说大胜晋国,年年出征,年年大胜,结果就胜到亡国了?我早就知道不对劲!”穷兵黩武耗尽国力,要是不打仗还能好一些。

每次大胜祭告祖先时的祭文,他都留着呢。当时就觉得用兵过于频繁,现在一看,好么,果然如此!

曹操劝道:“别这么说,不只是因为穷兵黩武,他还滥杀大臣,把人剥皮挖眼。还采选天下的美人,官员的女儿未经选拔不许出嫁,还有一点,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耗费万万钱。”这都是扶苏议论时局时说的,他格外避开了孙权,没有当面非议他的孙子。

刘备也劝:“别生气了,不就是父祖辛辛苦苦的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混蛋吗?我不也是一样。你好歹是传位给了孙子,你看我,到我儿子就没了。”

曹操:“玄德公,你房中无人,不如向张春华提亲。”司马昭让你儿子说出乐不思蜀,你就当他爹!

孙权欲哭无泪:“我怎么见我父兄呢。这桀纣一样的孽子!你们蜀汉是国力衰弱,我东吴文臣武将济济一堂,富庶过人,兵力强横,硬是被折腾没了……”

曹操心说:你这有什么的?我还无颜去见高皇帝呢(曹腾,他祖父,宦官),他老人家还专门跑来责骂我呢我也没吭声。

刘备笑了起来:“曹髦现在整日围猎司马昭,倒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