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第4/4页)

李靖和李勣支持这种说法,一起点头:“正是正是。”倘若凌烟阁上的人凑全,都得点头。

诸葛亮又谦逊了一会,谈一谈兵法,谈一谈人间的局势——诸葛亮现在正在人间当都尉,恰好是河朔三镇之一。

聊来聊去,说到了《三国志》的部分情节的真伪。

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说“亮将略非长”(他不善于打仗)

李世民带着魏征和房玄龄等人给前朝修史时,把陈寿写的非常混蛋。说陈寿写书时收钱了,收钱黑诸葛武侯,是个水军。说陈寿他爹是马谡部众,马谡被杀,他受刑。说诸葛瞻和陈寿本人有仇。所以这史书一点都不公允,说我偶像不懂将略,就是黑他。把陈寿写的和许敬宗差不多。

很可惜,在史学界中,三国志的地位还是略高于晋书,毕竟前者是晋朝修的,而后者距离将近三百年。

诸葛亮笑道:“若要品评三国志的真伪,焉能听我一家之言。”

“我相信武侯不会文过饰非。”

“周公瑾和荀文若早就有意与我同修三国史,等将来修好之后,赠与阁下。”三方的大致情况没错,可是有些小细节,派系和立场等诸多微妙的影响,三国志写的不够详尽。

李世民快乐的答应:“幸甚。”

……

画中山里住着诸子百家,这些年又渐渐走了几个人,他们的书籍失传,留下来也可以,但没什么意思。还有几个人在地府中寻了职务,继续默默的继续著书立说。不论是否有人观看,不论这些理论性的文章风行的程度不如食谱菜谱,都要坚持写。

孔丘走到哪里,身后就落下一地的祭品,不多,肉干面饼和酒而已。

回到自己家里,清理开门口那些堆积如山的祭品,艰难的进屋,展开那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欣赏了一会,叹了口气,陷入深思中。唐朝很重视教育,除了太学和国子学之外,还有律学、医学、书学、算学,都重点提倡,比此前二三百年优越。地方上也有州学、县学等官方学院。学的东西也没有错。可惜啊,皇帝不肯尊礼而行。出门时有些人还说,如果孔子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想?

孔丘气到发笑,早说了,皇帝要听雅乐,要尽到皇帝的职责。做不到就会天下大乱,我也说了。诸侯王的地方不大,听的宋乐虽然银荡,但比不过唐朝的音乐,都导致亡国之患。何况富有四海的天子,亲自去创造音乐。

如今的皇帝虽然尊奉儒家,但从上到下,没有人愿意依礼而行,那到底祭祀我干什么??

之前那个住在远处,每天锯子吱吱吱,锤子哐哐哐,凿子啪啪啪的工匠邻居终于走了。每逢墨翟离开画中山,他都能清清静静的回来,在家中思考最近出去云游的成果。

墨翟刚来这里时,把那房子拆了盖,盖了拆,在这清清静静的山里干了一百多年的装修。

只有庄子住在他家附近,其他人纷纷搬家。

画中山里现在有四大富豪。

排名第一的就是文宣王孔丘,天下文官祖,从皇帝到读书的学子,人人参拜。收到的祭品囊括了从太牢到裹了白面皮的杂合面馍馍,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祭品,要什么有什么。

第二是管仲。虽然有一部分无知商人为了诚信啦、义气啦、别人都抢不了啦等原因去参拜汉寿亭侯关羽,但大部分的大商人都连着管仲一起拜。在这个商人不容易做官的年代里,能兼顾高官和巨富两大身份、历史早期最有名的商人,他厉害。连珠宝玉石都供在他的画像灵位前。

第三是孙武,各地都有打仗的危险,比起厉兵秣马,学习兵法,操练士卒,去武庙拜一拜更容易。

在人间神明的地位来说,孙武比管仲高,可是拜管仲的都是商人,有钱啊。

第四是道教四子,庄子是其中之一。

……

张若虚、王勃、骆宾王、李白和孟浩然、汪伦、杜甫等唐代诗人和古代的诗人们一起聚会。

诗人们常常聚会,谈论政治,谈论文学,谈论一切在人间能谈的以及不能谈的事情。

聚会时人多时上百,人少时也有几人,完全取决于是否放假。

谈起刚刚去书馆看书,看到杜甫生前全集最多,就议论起到底喜欢他那一首诗。

杜甫:“太白的每一首诗我都喜欢。”

李白:“我喜欢那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他现在不用买酒,天下所有喜欢他诗的人,都以酒祭奠!!根本喝不完!!

天南海北的酒都能从天而降,太爽了。

曹叡作为诗人位列其中:“国破山河在更为感人。”真是扎心。

他的诗稍逊,产量也不高,但他俊美又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