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2/4页)

李旦沉吟了一会:“祖母,这件事谁也说不清楚。原本以为寿命由天注定,原来不是。后来又怀疑是国祚和帝王寿命有关,看来也不是,也有那二世、一世而亡的长寿皇帝。”没错,说的就是他妈,但如果妈妈幽幽的出现,并且质问他说的到底是谁,那就说是五代十国的慕容垂什么的。“汉唐两代,皇帝的寿命都是越来越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饮食用具并无变化,却是……”而且只有皇帝短寿,皇后太后的寿命变化倒是不大。

其实他还怀疑另一点,可能开国的皇帝没那么多糟心事,兵权在手,朝堂上没有几个人敢于违抗,后来的皇帝们一继位就要面对积弊,大臣们倒比皇帝倨傲,有心无力的事情太多,还要天天被谏官喷:你比你祖宗可差远了!但是这话不能说,现在依然会被骂。

用针扎李恒不是目的,让他们彻底的、系统性的学会医术,然后自行研究这个问题,才是目的。

当年死后养生小组成立的目的也是这个,但小组成员因为研究无果,就放弃了。

李纯边取穴边感慨:“如果我没有生病,就不会服丹,不服丹就不会脾气大变,脾气不变就不会滥罚宦官,这群胆大包天的杀才又怎么敢弑君呢。如果我不死,怎么会让皇位落在你这不肖子手里!”

李诵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李恒:“疼疼疼疼!!!”

“老实点!年仅三十岁就中风!还是因为打马球受惊而导致的!一点城府都没有!”

“现在还敢大呼小叫,难道我没教过你喜怒不形于色吗!!”

教是教了,但现在金针戳在骨头缝里,那种又酸又麻,顺着脊椎传上来的吱嘎嘎啃骨头的声音过于吓人。

太医不敢用这种激进的手段给皇帝治病,另一个原因则是二人一激动、李恒一动,下针歪了。

李治也是这么想的。日常买了一葫芦的补气益寿丸回来,这东西用麦芽糖、陈皮、青梅、草珊瑚、薄荷、茯苓制作而成,酸甜清凉,可以当零食吃。吃多了也没什么坏处,只是容易饿得慌。

……

追封太后之后,对太后的父亲自然也有追赠。别的太后或许会止步于此,但郭太后的祖父更了不起,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汾阳王郭子仪,一千三百多年后还有一个头顶桃心的黑胖子因为仰慕汾阳王,而给自己小儿子起名为郭汾阳。只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郭子仪和武士彟坐在一起,前些天恰巧聚会,恰巧偶遇。主动上前搭话,约定了见面的时间。

郭子仪思考如何婉转的提出一个问题:要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女儿/孙女有可能要临朝称制的尴尬局面呢?别说是女儿孙女篡位,就是那些儿孙篡位的死鬼,也是一样的尴尬,轻则断绝关系改名换姓,重则愤然投胎,以示自己道德高洁并且是忠臣,不吃后来的非法祭祀。只有武士彟一个人,是众人皆知的淡定,和唐、周两边的关系都好,这固然是武皇后和唐朝关系还算融洽的原因,也有人暗讽他脸皮厚。

唐朝的皇后、妃子,自则天皇后之后,个个都比汉朝那些临朝听政的太后们更热衷于参与、指挥朝政,网络党羽,诛锄异己。以前的郭贵妃,现在的郭太后在朝中又很大一批拥趸,除了她自己做事得体之外——郭子仪不想居功自傲,但也很清楚的认识到,这和自己的功勋有很大关系。儿子娶公主,孙子们娶公主,孙女入宫做皇后,都当年那点微末功劳的遗惠。

现在地府中就有传言称,郭太后想要临朝称制,效法武后。说的言之凿凿,反复亲眼得见。郭子仪不知道到时候该如何面对李唐皇帝们,除了谢罪之外还能干点什么?用不用现在提早躲一躲,还是找一个极为坦荡且忙碌的差事,以避开尴尬的局面?还是去吐蕃地狱干点什么?

武士彟何其聪明,听他暗示了几句就明白了,心下也揣测,别看郭太后已经丧夫丧子,她今年才四十多岁,比起当年的武皇后,更是年轻力壮。说句不该说的,郭太后现在要是找两个男宠,说不定还来得及再生个亲儿子,完全不用考虑是让侄子继位还是让儿孙继位的问题。。。

这是最坏的可能性。最好的可能性就是她没有野心。他只拿最好的可能性来说:“汾阳王家女公子,幼受庭训,长成良媛,一向承欢膝下,又受皇帝太子深恩,焉能如斯?”

对方再问,他才婉转的说:“贤弟,你去的早,不曾管教过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汾阳王去世时,她才两岁,这负什么责呢?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四十年。

郭子仪又找到李泌,给他带了小礼物——几本书,问了问他:“长源,你说我该如何?”

李泌并未沉吟:“我给你算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