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瓦罐煨汤
其实朱瞻基一开始没打算御驾亲征,但是夏元吉老成谋国,跟他说:“你瞅那些武将,一听说要打仗,脸色都变了,不堪大用。你若不去,可能会有李景隆。”
朱瞻基觉得夏老说的真对,李景隆归降之后还被封做靖难首功——这倒是挺对的,他但凡有点能耐,靖难之战也难以成功。把五十万大军用的比五十万只蛐蛐都不如,厉害了。他就御驾亲征,带兵直扑汉王所在的城池,围困住,开始往里面射劝降的信。一开始说的是投降把我的叔叔,到后来就改口了‘汉王再不投降,等别人把你抓了来献俘,性质就不一样了’!
朱高煦一开始对此不屑一顾,直到他发现,真有人做这样的打算,想把他捆了,换取高官厚禄。
那怎么能行呢!焉能让别人抢在我前面。
他亲自投降。
朱高煦被解决的速度惊人,过程也有些好笑。朱瞻基把叔叔全家都带到京城,好好的软禁起来,去太庙祭祀,通知太祖、太宗、仁宗。
打仗一贯如此,出兵时要去报告一下,请祖宗保佑。收兵时也要把自己的战斗过程、战斗结果通知祖宗,抓到重要人物还要带去献俘,不过朱高煦就不用献俘了。
【阴间】
朱元璋和儿子本来在谈论《阴律》,买了两本来批注,探讨其中优劣,以及应该更改的地方。
勤政的皇帝都干过这种事,人间的举子什么都不懂,尚敢谈论法律的得失成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更何况他们是专业的。看看法律,就知道阎君们想要什么样的天下。
朱棣仔仔细细的看着这本成《东征记》,虽然经过美化,经过朱瞻基本人的修饰,以及文人的二次修饰,但他还是能轻而易举的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事情真相。
真像就是这场战争非常简单,对手笨的像一只和狮子抢骨头的蠢狗。
燕王的封地若换一个地方,若是没有宁王的军队,就必然没有实力去争锋。
“这可不应该。”朱允炆幽幽的说:“那样的行为,哪里像燕王的儿子。”
朱棣也很气恼,‘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话放在朱高煦身上倒是很合适,年轻时聪慧又文武双全的一个人,怎么还没登基,就和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等人一样,锐气全无,根本看不出年轻时的英名果敢。当年靖难之战时,二儿子的表现非常优秀,只是在自己登基之后才越来越蠢。朱允炆这话说的刺人心肝,却也没什么错,他也怀疑自己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儿子。暗暗含恨怒视朱允炆,欲动手,又想找个名目再动手。
朱高炽笑呵呵的说:“这下好了,二弟放下痴心妄想,安安生生做个太平王侯。即便是免去王爵,那日子过的也比曹魏时的宗室要好啊。”曹魏时的宗室被管束的那叫一个严格,在封地中不得自由,每隔几年还要换封地。基本上都是抑郁的死的,曹丕定下规定时是为了让宗室没有空间谋反,结果谁都知道。太*祖的《大诰》里显然也总结了这段经验教训。“朱瞻基重情重义,性格和太宗有些相似,最看骨肉亲情。”
朱棣欣然点头,他也觉得这个孙子最像自己,朱高煦自己虽然渐渐变笨,他儿子也不聪明,完全不能构成威胁,朱瞻基如果愿意,这是个展示宽大仁爱的好道具,虽然他现在已经展示的不少了。
朱允炆幽幽冷笑:“这可未必!燕王之前还信誓旦旦的说,汉王封地绝不会谋反,谋反也决不能成。如今如何?他只说对了一半,谋反决不能成。”
朱棣皱着眉头:“你近来有些话多,屡屡冒犯朕。再敢叫一声燕王,朕就把你拴上石头沉入河底。”那河挺深的,不仅能行船,扶苏之前扛着鼎涉水过去时,水没过胸口。
朱允炆摆出一副烤乳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哦,燕王不好听,叫你燕贼如何。”
朱元璋不发一言,捏着一本薄薄的书,静静的看着他们。
朱棣猛地暴起,一把揪住朱允炆的衣领,拎起来扛在肩头,大步往河边走。说要把人沉入河底,就绝不往地下摔,要不然怎么能算是一言既出如白染皂呢!
“放下他!朱棣,不可如此。”
朱棣抛下一句话:“朱高炽,拦住太*祖。我今日非得让他粘粘水不可。”
“你来,弑君犯上的事你都敢,烧死我都试过,害怕沾水吗。”
“我看你的烧昏了头,需要多喝点水。”朱棣愤愤道:“当日虽未验尸,但我知道,你必然先自刎再被烧,焚尸而已。”火烧起来,又热又疼,你有都是时间慢慢自杀。
朱高炽在旁边看永乐大典,惊的慌忙放下书站起来,有些进退维谷:“我,我拦不住啊!”
马秀英慌忙出来劝架,听了这话被逗笑了,揪住朱元璋:“哈哈哈哈,你体谅体谅我们娘俩吧,谁拉的住你呀。朱允炆若不挑衅,朱棣也不会和他争斗,我看还是各自相安无事的好,他最近是怎么了?频频挑衅。我昨夜说了他,他也听。唉,鱼死网破,鱼死了,网子补一补还能再用,一点都不对等。”这不划算,也不聪明,只有笨人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