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思量
原本历史上被项羽扣下不让归国的还有一个韩王成, 因韩王成命张良护送刘季入关,而张良将这一任务完成得太好了,所以项羽迁怒韩王。
而如今没了韩王成, 享此殊荣的就只剩下了一个刘季。
知道范增想杀自己之心不死, 如今自己又出不去咸阳, 即便得了汉中,刘季也完全高兴不起来。
这次可不是鸿门宴,翻身上马就能一逃了之的, 四十万大军将咸阳围得水泄不通, 没有项羽点头,谁也进不得出不去,可以说因为刘季要了汉中, 范增对他更不放心了。
“这可如何是好!”刘季在屋内来回踱步, 全然不见前头对着舆图指点江山的壮志豪情, 命都快保不住了,还想着解气个屁啊。
在生死危机面前, 只要能活着, 他宁可装孙子,现在的刘季甚至后悔自己原先因为不甘心多要了个汉中郡。
然而纵观刘季的人生经历,那真是如开了挂的男主角一般,每每绝路都能逢遇生机, 每每失败都还能重整旗鼓。
彭城之战刘季败得多惨,被楚军里三层外三层的团团包围, 逼到了泗水河边,就这么一个插翅难飞、必死无疑的局面, 都能遇到突刮狂风, 而且正正好好是从西北方向刮起的狂风, 席卷着沙石树枝朝着楚军迎面袭去,叫刘季又逃过了一次死劫。
这次也一样,就在刘季记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前头砸出去的钱财发挥了作用,有一个美如冠玉的楚军都尉给他出了个主意,说要说服项羽放人其实不难,难的是有范增在旁边,只要把范增引开这事就好办了。
刘季有一个很难得的优点,只要你能给他出主意,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他都能放下身段请教。
而那美丈夫也确实是个多智的人,他对项羽道各诸侯王陆续就国,他们也得开始准备了,这劝楚怀王迁都郴州之事,得劳烦范增跑一趟。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国都便定在彭城,而如今怀王居彭城,一城岂能容二王,自然得劳烦怀王迁走了,而怀王身份特殊,不可慢待,确实没有比范增更合适的人选了。
范增自己也知道此事,于是他准备出发了,但临走前也对项羽嘱咐了又嘱咐,万不可放刘季归国。
然而耳根子软也是项羽的一大特点,范增走了没多久,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还是答应了放刘季入汉。
正巧这时,处理完韩王后事的张良回到了关中,原本公元前206年四月刘季入汉之时也是张良辞别刘季之时,可如今却是他两的重逢之日。
刘季见到张良高兴啊,发自肺腑的高兴。
原本在张良为他下属的短暂时光里他就觉得张良是个人才,后来他在吕家兄弟那里听说了张良的计谋事迹,又经历了这么一段日日头上悬着刀的压抑日子,更觉得张良之才可贵难得。
张良看着笑呵呵直迎到了府门外的刘季,突然有点怀疑自己原本的判断,若真是他所为,他如何能这么坦荡真诚的迎接自己。
但是……张良脸上挂起和煦的笑容同刘季见礼,但是除了他还有谁呢,师妹心细如发,若是她出手,不会如此粗糙拙劣。
其实凶手的手法也说得上很小心谨慎了,刺杀现场没有一点能透露凶手身份的痕迹,射入韩王胸口的箭头也没带任何标识。
但是现场没有,他从咸阳回去奔丧的路上却发现了不少标识明确的痕迹。
有士卒打猎时发现的射到树干上的周军箭头,以及沿路偶尔能发现的周军士兵的独特鞋印,还有偶有被荆棘灌木划破挂住的周军士兵的衣料……
桩桩件件都将此事指向了师妹,而且师妹不止一次表露出想叫他帮她的意思,若是韩王没了他的第一选择也确实是师妹,这样算下来真是有动机有能力有证据,完完全全就是师妹。
然而再将此事细想想,却有颇多疑点。
以师妹的思虑周密,她会在派出刺客时便叫人换下周兵的一切着装武器,再者,若韩王死了,而凶手便是师妹,他的选择会是谁呢?
但这也不排除是师妹反其道而行之的故意为之,毕竟师妹谋略过人。
张良在来的路上想了很多,他将此事翻来覆去的想了又想,他想到了喜盘点清查时少了的皮甲、军履和箭矢,以喜的身份,若此事真是师妹所为,他不可能不知情,但他那态度,纯粹是就事论事、公事公办的态度,并没有特意说给他听的意思。
再有,就需要的迫切程度而言,师妹本身就谋略过人,又有霸王一心一意护着,即便没有自己,她也不会艰难到哪里去,相反刘季就不同了,吸引了霸王全部火力的他可以说是步步艰难,哪怕就了国也还是艰难。
最后,是两人的品性,他没忘了刘季从鸿门宴上逃回来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