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林玉婵屏住呼吸。

红匣子里面, 白底青边,绒布垫着一把手`枪。

崭新,小巧, 胡桃木握把, 白铜扳机护环, 约莫有她一个半手掌长。看不出火力强弱,但可以确定, 后坐力绝不会把她给崩飞了。

“弹药暂时不给你。”苏敏官俯身近前, 轻声说,“等你把它拆装熟了, 再开始第二课。”

他满意地看着小少女的脸蛋变得红彤彤, 惊喜又不敢大声叫,裙子下面的鞋尖碾来碾去, 要不是顾虑四周有人, 她约莫得蹦出三尺高。

他朝林玉婵拱手, 礼貌说道:“我再去外面招呼几个生意伙伴,失陪, 林……”

忽然意识到她今日的身份, 连忙改口, “苏……”

那三个字终究是叫不出口。他摇摇头, 笑容忽然略带苦涩,转身离开。

-------------

“博雅洋行虹口分号”的业务单一, 专门卖茶。

总号里的商品琳琅满目, 品类繁多,其中不乏优秀孤品, 是个卖情怀的去处;而分号里的茶叶是流水线加工产品,质量稳定, 品牌响亮。

如此“业务拆分”,也有利于精准营销。

林玉婵用心布置了小庭院。知道自己的文化修养有限,还专门请了位苏州园林师重新设计了一下——苏州被太平天国和清政府拉锯争夺,跑出来的难民一批接一批,失业的园林专家一抓一大把,有的都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至于设计之后的施工,搬石子、挖水沟、种竹子、修树枝什么的,林玉婵才不请人,撸起袖子自己干,还叫上周姨一起爬上爬下。

周姨开始如同见鬼,觉得这怎么是女人能干的事儿呢?

林玉婵笑道:“比搬茶叶轻松多啦。”

几天下来磕磕绊绊,居然也弄得像模像样。那失业的园林专家过来验收,也只是说一句:“哪请的工人,有点偷懒哦,角落都没清理干净。”

弄好了院子,林玉婵又借容闳的面子,请了位西洋博物学家,将园子里的花花草草都辨认一遍,制作了英文和拉丁文的命名卡片,学后世植物园的样子,插在郁郁葱葱的绿荫当中。

中式园林披了件西洋外套,典雅而正宗,一下子把同时期欧洲富豪府上那些附庸风雅的东方主义园林甩开几条街。

再植几株不同品种的茶树,点明这商铺的主题——其实水土所限,也长不出太好的叶片,要的就是个氛围。

康普顿小姐的闺蜜茶会很快搬来了虹口。除了几个固定闺蜜,隔几天也会带个生面孔来瞧新鲜。有的人来一次就走了,有的成了常客,带来更多的订单。

林玉婵花半个月时间,给丫环周姨扳正了卫生习惯,训练她端茶送水,当夫人们的服务生。

周姨手脚慢,好在学会了就不偷懒。而且她不懂英文,不会被西洋太太们那些无心的歧视之语气到。

由于是纯女子经营的商铺,除了这些太太们,其他客人来得并不多。林玉婵也不着急招帮工,两个人累是累点,足以应付。

-------------

一个月过后,林玉婵算账,除去开业以来的固定成本花销,单单流动成本,已经浮亏三十多两银子。

这也在她的意料之中。如今她经手的茶叶数额巨大,单靠零售是不可能回本的。

“夫人下午茶”只是个营销手段。她的重点,是要找大客户。

这是她早已想好的路线。眼下她手里虽然也有些客户资源,但购买力有限,买不够她库存的三成。

容闳和她原本的聘用合约,是让她只管加工,卖茶这事让总号里的雇员来做。但如今她拍着胸脯,说服容闳开了分号,所有茶叶业务都转移到自己这里,再不拉点属于自己的订单,也太说不过去。

林玉婵总结这一个月的经验,重制时间表,决定商铺每天开半日——零售额并不损失太多。跟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总号比,她这半天的效率还高点呢——剩下的时间她用来跑茶号、跑船运、跑仓库、跑绘画作坊、跑客户……

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不过就算她自己开铺子,最初也得身兼数职,没有偷懒捷径可走。

周日歇业。反正客户大多是洋人,周日得去教堂。

但她也没闲着。管容闳借来周六出版的《北华捷报》,每条消息细细研读,重要的新闻记笔记。

这年头没有电子产品,也没有发达的信息,很多消息靠人口耳相传,传着传着就变味。相比之下,她还是更信赖白纸黑字的报纸——尽管是外资办的报纸,内容和立场都并非完美,不过已经算是难得的消息信源。

林玉婵偶然也想过,如果能有中国人自己办的中文报纸,该多好呀。

可惜办报有风险。不光是会赔钱——大清文字狱盛,违禁词一大堆,稍不注意就踩雷,被官府查禁算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