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如今上海的西菜馆分两种。一是容闳带林玉婵吃过的正宗法式意式西餐, 聘请欧洲大厨,装潢十分高雅,当然价格也跟世界接轨, 租界洋人常光顾, 华人一般被挡在门外, 进都不让进。
林玉婵不稀罕去那里。
另一种就是所谓“海派西餐”,是上海开埠以来, 有人将西餐和本地口味土洋结合, 演变出来的一种独特菜式。而且由于广州开埠更早,这些时髦的西菜馆一般都有个广东人老板, 口味也相对清淡, 不会出现带血牛排之类的恐怖菜品。
价格也相对亲民,能让中产家庭偶尔来“开洋荤”。
“扬记西菜馆”的装潢布置皆是中式风格, 雅间里有个茶水小灶, 还供着灶王爷。墙上挂着几幅外销油画, 画的是“金陵十二钗”古典仕女。
滋滋作响的炸猪排盛在粉彩仙鹤瓷盘里,旁边配着辣酱油蘸料。洋山芋色拉五彩缤纷,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加热到烫嘴, 盛在蓝地白花瓷碗里。由于菜牌上的洋酒常年售罄, 此时桌上放的是温热的绍兴黄酒, 旁边还附送一碟油炸花生米。
林玉婵空降大清以来,头一次下如此混搭的馆子。
不过炸猪排蘸辣酱油居然别有一番风味。她尝了一筷子就赞不绝口, 把盘子往对面一推。
“来来苏老板别客气。这是海派西餐, 平民食品,你小时候肯定没吃过。”
苏敏官抿嘴微笑, 放下筷子换刀叉,慢慢切掉猪排边缘的一小块肥膘。
“这么热情, 怕是别有所图。说吧。”
他看一眼那辣酱油,觉得颇为可疑,于是没蘸。
林玉婵笑道:“给你接风洗尘,没什么企图。”
“真是好心。”火盆燃得旺,室内温度上来,苏敏官扯开领口一个盘扣,温柔看着她,“既然这样,上次那最后一个鬼故事的结局,给我讲完吧?”
林玉婵:“……”
打死她也不乱给这家伙讲鬼故事了!
苏敏官就等她脸红,俯身拉过她的小挎包,略略一捏,里头厚厚一叠纸。
他笑而不语。
林玉婵无话可说,只能讪笑。
“嗯,是有点事……吃完再说。别影响胃口。”
“现在说吧。下饭。”
看这么厚一叠稿子,没三五天准备不出来。
苏敏官不禁好奇,她回到上海之后休息过吗?
林玉婵不好意思,夹一筷子洋山芋色拉,慢慢吹凉,一边看着苏敏官眼睛。
“苏老板……义兴有没有再买轮船的计划?”
义兴在稳扎稳打地扩张。苏敏官这一趟入内陆,沿途盘下不少货栈仓库泊位。这么多配套设施,只服务于一艘蒸汽轮船,岂不是大材小用。
苏敏官微微欠身,好一阵才说:
“有。”
林玉婵喜出望外:“洋人不封锁你了?”
苏敏官靠着椅背,好整以暇地看着她。这姑娘面对他的时候,一如十五岁时的清澈透亮,喜怒哀乐都不藏着。
他那颗被一路航程冻硬了的心,又一点点软了下去,有冲动摸摸她的头发。
然而他脸上还摆着一副故作高深的神色,摇摇头,轻声道:“我自有办法。”
自从他做了那第一个吃螃蟹的华人船运,并且把一艘洋轮船经营得风生水起,其他船主也跃跃欲试,有余钱的开始向洋行询价,做起了鸟枪换炮的美梦。
洋人也要赚钱。抵制一个人容易。抵制一群人、一整个行业,那凝聚力就有点跟不上。
于是,尽管大牌洋行还都端着架子,但慢慢的,有些小本洋商开始将小吨位的、淘汰的、老旧的货轮卖给华人。从船上卸下来的机器部件、一些洋人不屑于修复的坏船破船,也有华人抢着收购,然后学苏敏官的手艺,拆了卖废品回本,从中再抠出几个完好的零件,一点点的自己“攒”。
于是如今的黄浦江上,也能偶尔看到属于华人的蒸汽小破船,玩命喷着黑烟,鸣着哀嚎的笛,追赶那中式帆船的优雅白帆。
在这种情势下,再搞什么全民杯葛,就显得有些儿戏。洋人只好听之任之。
苏敏官料定,如果此时义兴再流露出购买轮船的意图,洋商大概不会再把他拒之门外。
不过,准备一屋子竹杠,狠狠敲他一笔,大概免不了。
苏敏官思考入神,手中下意识地学林玉婵动作,最后一块炸猪排终于晚节不保,投入了辣酱油的怀抱。他毫无察觉,一口咬上——
他绷着脸,蹙了蹙眉。
真的还挺好吃。不知这搭配是谁想出来的。
“等我买第二艘轮船,”苏敏官问,“你打算做什么?”
林玉婵早有准备,吞下自己面前最后一块炸猪排,然后推开盘子,包里拿出厚厚一沓笔记。
“我想把这艘轮船包下来。”
她脸上笑盈盈,双手大大一张,绘出了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