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惠嫔不知道其他母子在谈起学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她只知道她和大阿哥每次提起她都能被自己好大儿给孝死。
虽然惠嫔不是小太子的生母,也没有照顾他,但是别以为这样她不知道小太子在尚书房读书的情况了。
毕竟惠嫔现在确实是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心思,更没有想着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小太子,但是同样都是皇帝的儿子,也同样都是在尚书房读书,出于比较的心理也好,不服的心理也罢,惠嫔在关注大阿哥学业的同时也忍不住关心小太子的。
一开始惠嫔满心以为自己的儿子岁数在小太子之上,理解和学习的能力肯定也在他之上的,毕竟小太子岁数小,说不定还没有开窍嘛。
结果一开始有多期待,后面就有多失望,尚书房里确实是有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面迟迟没有开窍,但是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好大儿!
惠嫔:“……”
小丑竟是她自己?
虽然没有人知道惠嫔的心思,但是她也还是觉得尴尬,同时也气得呀,她儿子就那么不争气?
明明都比小太子要大两岁,结果在学业上没有压他一头就算了,居然快要被人反过来压一头了?
“我看你是想活活把我给气晕过去了。”惠嫔扭了大阿哥的耳朵一下后道,“让你多花点心思读书能要你的命吗?”
大阿哥:“……”
嗯呐。
“额娘,您以后要是不想生气的话,我也有一个办法。”大阿哥揉了揉被扭的耳朵道。
“什么办法?”惠嫔问道,“你以后埋头苦读?”
“额娘您真逗。”大阿哥笑道,“当然是您以后只管问我骑马射箭学得怎么样就是了,旁的您就别问。”
“我保准您这样做的话,天天能把您给乐坏了都。”
惠嫔:“……!!!”
能不能乐坏她不知道,反正她现在快给气坏了都!
……
和惠嫔不一样,静好每次问起小太子的学业就没有生气的时候,也不是因为他不是她亲生的,她不上心,实在是小太子太聪明了,读书对他来说竟然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所以这让静好怎么生气?
气他太聪明了学得太好了吗?
康熙今天来景秀宫也在跟静好说起小太子和大阿哥读书的事情,虽然两个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是要说像他的话,还是小太子最像。
因为康熙也是那种喜爱读书的人,即便如今他已经当了皇帝,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需要日日去读书学习,但是他也依然是一有空是书不离手的。
就像南宋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中的两句诗一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就像想要保持池塘的水一直清澈见底就要一直注入活水一样,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那么他的大脑才会一直保持活跃和进步。
“在这点上面保成就做得很好,小小年纪就已经明白读书的好处了,就是保清……”一提起这个大儿子,康熙就忍不住摇头,“真的是榆木脑壳一个。”
他们满人是在马背上打天下的,所以大阿哥喜武康熙其实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像他自己至今也没有把骑马射箭的本事给落下。
但是喜武的同时不能厌文,要知道武能安邦没错,但是文能治国,这两者都是同样重要的。
而且现在大清的江山已经打下来了,接下来要如何治国平天下才是重中之重。
静好其实明白康熙的意思,但是有些话她却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说。
她知道康熙现在是真的想要好好栽培小太子,让他继承江山大统,但是她也知道历史上康熙和太子这对父子的结局是如何的,同时更知道日后小太子和大阿哥对着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会斗争得有多厉害。
不得不说人心都是偏的,虽然静好接触过大阿哥几次之后知道他是个好孩子,但是她承认自己也确实是更偏爱小太子。
所以她要提醒康熙该怎么正确对待大阿哥读书这件事吗?要是提醒了的话会给以后的太子添麻烦吗?
这样的想法在静好的脑子里转了一圈之后,她最终还是决定开口提醒。
因为她都已经穿越了,说不定早就已经扇动了蝴蝶的翅膀,让历史走向发生了改变。
再则静好现在看着小太子和大阿哥这对小哥俩的相处,虽然他们经常互相别苗头,但是说实在话,看着更像是兄弟之间的意气之争罢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日后他们小哥俩真的有可能会因为争夺储君之位而打破了脑袋,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阿哥还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静好不想过早的就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小太子和大阿哥的关系,因为她现在照顾着小太子,如果她认定了他们兄弟以后会势同水火的话,那么谁知道她的想法会不会在无意识间影响到了小太子,导致他对大阿哥的态度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