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俄耳甫斯
民乐团是今天演奏的最后一支乐团,众人按照次序走进音乐厅。
扫一眼评委们和底下观众,许乔发现他们脸上都有了明显的疲惫。
再好听的音乐,坐在这儿听了一整天,任谁都有些坐不住,审美也有些疲劳。
这个出场排序对民乐团来讲相当不利,好在评委们稍稍坐正了打起精神,准备认真聆听接下来的演奏。
观看直播的国内观众们看到镜头先是给了一个远景,而后切近景从应文林开始慢慢扫过,到琵琶首席许乔,再到后面的民乐团众人——
等等,许乔??
[那是许乔?]
[我没看错吧,真是许乔]
[我惊呆了]
怀疑自己眼花了的观众倒回去重新看了一眼,发现确实是许乔后,表情复杂。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许乔会出现在这样的场合。
这时才恍然大悟,徐斯奕他转发交流会直播的微博,哪里是他对交响乐感兴趣,分别就是因为男朋友嘛!
消息很快传开,本来对交响乐没什么兴趣的乔粉们,纷纷打开央视音乐频道,兴奋地观看直播。
顺便吸引来大批吃瓜群众,连带着徐斯奕粉丝们,也有不少抱着纠结的心情打开电视。
[许乔还是琵琶首席,这什么情况……?]
[要是三弦首席我还能理解,他之前在国风露的那一手确实精彩,但没听说过他还会琵琶啊]
[等着听吧,应老师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用意在]
[哥哥加油,为国争光啊]
[为国争光?别丢脸丢到国外就好了]
[不杠要死哦?]
小春在世界各地参加过很多回比赛了,还是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这样壮丽辉煌的音乐大厅,少不得有一些紧张。
她坐在后面,看到前方许乔的背影,怦怦跳动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她憧憬着首席的位置,也一直努力练习向这个位置靠拢。乐团里所有人都说她天赋出众,总有一天这个位置会落到她的头上。
小春一直期待着这么一天。直到许乔加入了民乐团,这样的期待才突然消退了。
她知道自己还差的远,她的心学会了沉淀。她再也不执著于某一个代表着荣誉的位置,而是在弹奏时,真正将心思全部放在了手中琵琶上。
应文林说这是好事,未来走的路会更宽更远。
小春目光落回到琵琶上,首席的位置给了许乔,她心里冒出的全然都是与有荣焉的崇敬。
评委席上,评委们打开了民乐团准备的乐曲资料,彼此低声讨论着。
“《姑苏月夜》,有些陌生的曲名,我看看……果然是新作的,作曲人是许乔、应文林。”这两个名字的发音对于他们而言很拗口,要费些劲才能念出来。
“应文林是中国很有名的民族音乐家,这位名叫许乔的是……我看看,是他们乐团的首席,名字在应之前?有意思。”
“他看上去很年轻。”
“是的太年轻了。”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太年轻了,能作出优秀的曲子吗?
在音乐最辉煌的时代,天才涌现群英荟萃的那个时代,天才们确实可以在这样的年纪作出令人惊艳的传世曲目。
但本世纪,这样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还没有出现。
演奏正式开始。
许乔抱着琵琶,想起了先前自己同应文林的谈话,缓缓拨动琴弦。
“它会缓慢而坚定地形成自己的体系,它本来就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如果把西方交响乐形容为一幅色彩厚重的油画,那么民乐就是一幅水墨画。
画一幅油画,需要先用大笔刷铺一层背景,再一层一层地上颜料,最后画出来的是一幅层次分明的画——这就是西方交响的特点。
满、立体、注重层次。
但中国、中国人的艺术,讲究的是空,是写意,是留白,是少即是多。
一支毛笔,笔锋落下,笔画间线条的起落、粗细、转折、飞白,什么样的深浅浓淡都有了。
不应该是对西方交响乐的拙劣模仿,那样只会带来杂糅的不和谐。
一段散板出来,许乔率先用弹挑、轮指的手法由慢到快引入。大幅度的快推慢挽,回滑音的配合运用倏地勾住人心神。
台下评委们眯了眯眼,盯紧了这个年轻人。
因为疲惫有些分散的注意力,经由他弹奏的手,一下被集中起来。
在刚刚的乐声中,他们感受到了一丝微风吹拂江面的轻灵感,他的弹奏太过自然了。
洞箫与古筝、二胡的声音也加入进来,齐奏中音色达到了和谐。
偌大的音乐厅内,观众们越发安静了,整个大厅只有那微风一般的乐声,疲惫都好像被驱散不少。
他们不由自主进入了这首曲子所勾勒的画面中。
是什么……是月亮,对,是初升的明月?还有风,是来自东方某个宁静城市夜晚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