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屠女士到底听没听过程平跟大导演的绯闻,他们不得而知。

但她第二天就发了个文档给李柏奚。

李柏奚草草扫过一眼,文件名是英文的:“剧本?帮程平物色的吗?”

屠简:“不,是帮你物色的。这导演跟你叔叔认识,是个日裔,以前都是拍商业片,能力很强。最近搞了个独立电影的本子,在凑班子。说是还缺造型设计,我们就向他推荐了你。”

李柏奚意外地打开文档,全是英文。

屠简:“不要误会,你还是得拿设计稿跟其他候选人竞争。”

独立电影的岗位极其随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心意,争不争得到看命。

李柏奚缓缓说:“我不确定。”

屠简劝道:“是个锻炼的机会。跟着这个导演混一次,你能学到很多,运气好的话还能冲个奖。”

她的这些分析,李柏奚心里都清楚。他原本就有意搞电影,知道眼前正是天赐良机。

然而……

“我看了两眼,这故事是欧洲背景?我不是最佳人选吧?”

屠女士不耐烦道:“试都不试,你怎么知道?十九世纪的法国人穿什么,你以为欧美这些人就一定比你清楚?反正有团队负责查资料的。”

李柏奚还在犹豫。他倒不是怯场了,而是担心一不小心真中选了,就不能继续绑定程平了。

屠女士意味深长道:“你考虑一下吧。这剧本有点意思,看了就知道了。”

李柏奚连夜读完了剧本,也确实明白了屠女士话里的未尽之意。

这个故事的确很适合此时的他。

剧本名为《鹤伞》,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主角是个不得志的年轻画家。他背井离乡闯荡巴黎,却被印象派诞生之后层出不穷的流派与新星淹没,始终籍籍无名。直到遇到一个潦倒少年,被对方异乎寻常的美丽俘获,才终于得到神明眷顾一般的灵感。

他视少年为缪斯,以对方为模特画出了一幅巅峰之作,成功扬名立万,殊不知这次相遇却开启了另一桩悲剧。

少年名叫弘,是越洋而来的日本商人留下的私生子,出身低贱,母亲垂死。因此,他不仅给画家当模特,还默许了对方进一步的索求。

画家落魄时,视他为美神,发誓要将他一并拯救。而当画家跻身名流,带他一道改头换面,却又开始觉得他陌生,不知他何时遗落了那份摄人的神光。

这故事最狡猾之处,就在于讲述者始终是画家。观众只能从画家之眼审视因果,看弘在阴雨中撑一把鹤伞款款而来,给他极乐,给他悲喜,陪伴他苦尽甘来,又在必要时乖觉地消失,沉没于勒哈弗尔港口的海浪中。

从头至尾,只见画家缠绵悱恻地爱一个面目模糊的影子。他们之间仿佛有过似海深情,又仿佛只是添了一张画。

第二天,屠简打来电话:“看完了?”

李柏奚:“嗯。”

屠简:“有何感想?”

上一次在餐馆外谈天时,儿子只言片语中透露出的心理状态让她有些挂怀,当时不方便往深里问,此刻便想借机聊聊。

屠简:“怎么看待这画家?”

李柏奚沉默。

屠简又问:“弘呢?”

李柏奚:“能做。”

屠简:“?”

李柏奚:“画家暂时没什么思路,这弘的造型我脑子里倒是有画面了。其实前两天刚好画了一张,就挺合适的。”

屠简:“……”

这是从源头上拒绝走心的节奏啊。

李柏奚翻出那叠对程平展示过的换装秀的画稿,从最底下摸出一张,拍照发给了屠简。

十九世纪,浮世绘随着商船往来传入巴黎,前所未见的东方风格,在画坛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和服热潮。许多画家都为模特穿上过和服。这个故事里就有弘扮作女子,身穿振袖供人绘画的桥段。

李柏奚:“你看这张,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屠简:“……这画的是程平?”

李柏奚:“脸不重要,主要是看造型。”

他说着“脸不重要”,然而几天后发过去的正式设计稿里,弘的日常扮相、模特扮相、后期礼服扮相,全部保留了程平的脸。

倒是画家的面目,是真的模糊。

屠简看得高高挑起眉:“怎么,你是听说了导演还没决定弘的选角,想趁机搏一把?”

李柏奚:“没听说。现在听说了。”

屠简:“……”

导演原想物色一个亚欧混血演员,但挑来挑去,不是档期空不出,就是风格不合适。正想着退而求其次,找些五官比较立体的亚洲演员,就看到了李柏奚的画。

李柏奚的设计稿不仅仅是机械的衣饰陈列。画中人穿着略显陈旧的振袖,双目低垂,沉重的假发朝一侧歪斜,几缕发丝凌乱地垂至腮边,暗合角色潦倒的境地。唯有点在唇上的那抹朱红几近刺眼,宛如血痕,却又艳丽得仿佛有其意志,超脱了这幅画面的桎梏,径自飞入了幻梦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