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你要我说你什么好?”贾放面对张友士, 相当不客气地说,“既然没有任何证据说是这种草药有功效,怎么就凭书上一两行字的记载, 就贸贸然说你已经找到特效药了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道理张兄比我更清楚吧?”
张友士耷拉着脑袋, 看起来十分沮丧。
他手中依旧是那本《血防手册》, 翻到最重要的一页, 将书册卷起握在手里。“学生……学生就是看到‘青蒿’二字, 就以为青蒿可以治这鼓胀病。没曾想现在看起来……像是一场空欢喜。”
那天, 张友士在所有桃源寨居民聚会的场合大声嚷出来, 说是找到了治疗鼓胀病的特效药。
当时场面可真壮观, 超过一半的居民直接给张友士和贾放跪下了,其中又有一半居民直接管张友士叫“张神仙”,管贾放叫“活菩萨”, 就差将两人捧上天了。
但是常言说得好, 希望越大, 失望也就越大。
张友士当众揭开了他的谜底,说治疗病症的草药就是“青蒿”。
“青蒿?”从余江远道而来的乡民们面面相觑,登时有人问:“张神仙,您说的就是……俺们常吃的青蒿?”
张友士挠挠头:“应该就是,《本草》上记着这种草药有清热、凉血、解暑、祛风、止痒之效,能解阴虚潮热, 也能止盗汗、中暑……”
贾放身处的这个时空里,还没有出现李时珍这样的人编撰《本草纲目》, 这张友士口中的《本草》,指的是神农本草经。
但现场不止一个人像张友士那样读过医书,从余江来的移民之中登时有人开口:“你说的可是《救荒本草》中的邪蒿?若是邪蒿, 我们是经常吃的。从没见过对鼓胀病有什么功效。”
张友士这下不肯定了,犹豫着说:“日常食用和当药服食还是有些区别的。既然医书上这么说了,我们就应当试试看。”
他的话马上制止了各种反问,但是没能马上止住疑虑。来自余江的乡民们相互看看,都没说话。
很快张友士就确定了,他所认为的特效药“青蒿”,正是《救荒本草》中所记载的邪蒿。这是一种野菜,散生在田间地头林边道旁,相当常见,无毒,有一种特殊的香气(也有人觉得那是臭气),也难怪《救荒本草》会有所记载——荒年的时候可以采来食用。
于是,关于“青蒿”能不能治疗鼓胀病的临床实验在桃源寨展开。张友士野心挺大,一下子选取了二百名得了鼓胀病的慢性病人,给他们服用用青蒿叶片熬制的药汤。其它病人则全是这二百人的对照组。
谁知,这二百名鼓胀病人,服用了十天的青蒿汤,不止没有一个病情有所改善,其中还有两人撑不过去而离世了。
相反对照组里,却都还好端端地活着。
来自余江的乡民们,便都对张友士这个“神医”大摇其头。此时贾放刚刚开始推行他的种种新举措,也普遍感到抵触情绪严重,工作有些推行不下去。
贾放自然要责怪张友士——张友士有一点太着急了,发现什么也不管有用没有,先嚷嚷出来,结果令人无比期待的“神药”不管用,张友士以前说过的话就都受人怀疑,连带贾放在推行的改革也受影响。
现在这两人坐在陶村长家的吊脚楼楼上聊天,张友士受了责怪,自尊心受到打击,整个人都蔫蔫的。
“不过也不能怪你——病逝的那两人我都见过,都是腹胀如斗,恐怕已是生了腹水,除非抽出腹水,切除病变的脏器,否则确实无法可救。”
张友士听得目瞪口呆:“抽出腹水,切除脏器?”
贾放叹了口气:“我就说暂时还是做不到的嘛!”
张友士:“您的意思是……有朝一日,医者还可以这样为病患疗疾?”
贾放:“对!”
张友士整个儿傻掉——他眼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深不可测的少年啊!
“张兄,此前我对你非常佩服,尤其是你亲自去往余江乡里,找出了这鼓胀病传播的原因。那时我对你真的钦佩不已,这样的话我也说过不止一次。但是这一次关于青蒿这种药物,我想你确实是有些失于急切。”
贾放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端坐着教训对面二十三四岁的张友士,怎么看怎么古怪。
但贾放心理年龄早已不是十五岁了,他批评了之后立即耐心宽慰,“但是张兄,我相信只要擅于观察勤于实验,你未来的成就必定会比现在高出无数倍。”
“你写的条陈我已经看过了,写得非常清楚。我会找途径递上去,并署你的名。如果最近半个月内我们能找到有效的驱虫药,我就会连你的处方也一起递上去。这全天下,你就是‘血防’的第一人了。”
贾放一番话说得张友士眼眶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