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话讲,相由心生。
这“相”,不单单指皮囊,还有骨和气。
一个人处在青春年少时期,是不太能用“相由心生”这说法去判断的,毕竟还稚嫩,没经历过什么事,各方面都在成长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相由心生”就真的渐渐体现在脸上。
内心阴暗狡诈负能量爆棚,戾气重的人,不可能有一双干净的眼睛。
容易郁郁寡欢,喜欢钻牛角尖,心思多过于悲观的人,笑起来的面部肌肉走向不会流畅到哪儿去。
而长年累月活得坦荡轻快,心胸宽广明亮,哪怕老了,脸上的皱纹也都是温柔的慈祥的。
杨大勇就是一副斤斤计较歹毒刻薄相。
这次他受伤了,总闪着算计光芒的两只眼睛闭合,躺在床上的样子也无法让人产生多少同情,就觉得他像只皮肉萎缩的老鼠。
屋子不算大,火盆里烧着柴,草木灰堆了不少。
梁白玉站在火盆旁边,隔着五六步距离看伤得很重的中年人,他关心地问道:“叔,黄医生怎么说的?”
“不是大家传的肠子掉出来那个样,但也伤得不轻,到底是岁数大了跟小年轻比不了,昏迷到现在都没醒……黄医生说的别的我忘了记不住,总之得看这两天伤口会不会感染,要是感染了就得小心。”杨父拿着火钳拨火盆里烧红的柴,语气凝重,“希望常新能快些回来。”
屋里静得能听见木柴燃烧的“噼啪”响。
青年半天都没声,杨父扭头看了一眼,发现他在走神。
“白玉?”杨父把火钳放火盆边。
“嗯……”梁白玉微微眯了下眼,“来得及吗?”
杨父两道粗短的眉打结:“你这孩子说的话不讨喜,什么来得及,又不是赶回来送……”
最后一个晦气的“终”字没说出口,及时刹住了车。
梁白玉诚恳的解释:“叔你误会了,我以为是要他在三十前回来,就觉得时间上怕是不够。”
“三十前恐怕不行,最快也得过了年吧。”杨父缓了缓脸色,“以往都是正月初三回的。”
“能回来就行。”梁白玉垂眼看火盆里溅起的火星,“我想为人子的,知道家人受伤了,能早一天回肯定会早一天。”
“这要是家里有两个孩子,不就分担了吗。”杨父不知道记起了哪桩子事,感慨道。
梁白玉安抚的拍拍杨父后背:“叔你也别太焦虑了,大伯那么好,老天爷都知道的,吉人自有天相。”他改了对杨大勇的称呼,像是心里被触动了,亲昵了许多。
杨父有些尴尬的搔搔后脖子,凭良心说,他大哥还真算不上好人。
不过大哥这辈子也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白玉,留这吃饭?”杨父问疑似又走神的青年。
“不了。”梁白玉把手放进外套口袋,捏捏旧手表握在手心里,他走到床前,微弯腰,用平时唱京剧的腔调喊,“大伯啊。”
杨大勇沾着点血迹的指节好像动了一下。
“你好好养伤,我回去了,改天再来看你。”梁白玉把被子拉拉,很贴心。
杨父看着这一幕,想起老伴跟他说梁白玉去了趟周家,小周去了,家也起了火。
他不信梁白玉会杀人放火。他也不奇怪对方去周家的原因。
梁白玉对村里哪个都很友善,还没说话就先笑,没跟谁翻过脸。
哪怕是伤过他的小张妈,他也没计较。
这么个心灵剔透的人,一回来就让村里掀起各种谣言,这脏了那脏了,人人喊打。
头发倒是真的长。
比回来的时候更长,又黑又顺的披散着,不邋遢,也没什么妖里妖气的感觉。
跟他家鸣子不是一个类型的漂亮,经过事的那种。
杨父捕捉到大哥的眼皮在动,像是快要醒了,他赶紧往床边走。
梁白玉是秋天回来的,大哥没少在他跟前说对方的不是,从头到脚都看不顺眼,还叫他教训他家鸣子离对方远点,不听就关起来打,再饿上两顿。
那种做法杨父不赞成,他始终坚定一点,棍棒之下出不了孝子。
尤其是他家鸣子性格顽劣,吃软不吃硬,犟得很。
杨父动作挺明显的把青年拉开,他怕大哥这会儿醒来,看见青年一动气又昏过去。
“叔,那我先走了。”梁白玉好似没发现杨父的意图。
“好好好。”杨父送他出房间,把他拎过来的礼品往他手里塞,“这你拿回去。”
送礼必经的环节就是互相推搡。
要考虑速度,嘴皮子利索程度,话术,力道等等。
梁白玉则是接过了礼品。
杨父被他这么干脆利落的一招给搞的,都没反应过来。
这会儿院门从外头推开了,杨母披着一身碎雪走进来,她不喜欢梁白玉,却不会当面诋毁嘲讽,只看了眼就无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