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素质教育
凉京城,似乎少了些往日的浮躁,多了些平心静气。
满城的热闹繁华,听取读书声一片。
连朝廷的官员,路过的时候,都能抚着胡须,摇头晃尾一番。
齐声的朗读,有一种十分独特的韵味,这是凉京之韵,以后也将是整个北凉之韵。
私塾的先生,在学舍前的黑板上,写下一个个标准的白色的字,教导着下方数量稍微有些多的学生。
学生虽然多,但有了黑板和粉笔,似乎也并不十分吃力。
每一个字也能够教得特别的仔细。
这些先生,其实也是才通过郡试的读书人,看着下面一个个小脑袋,他们居然已经桃李满园。
哪怕以前有些浮躁的贵族,现在担负起了教导北凉下一代的重任,成了修剪枝叶的园丁,竟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至少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庄肃,稳重,更加的像一个读书人了。
环境改变人,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这些学生放了学,一群一群的,背着书包走在街道上,这时候也是凉京看上去变化最大的时候,不是那种表面上多了几种新奇的商品的变化,而是整座城池的氛围之变。
百姓都不免要多看上几眼,因为……如此多的……小读书人啊。
那种感觉是难以想象的。
路上,还能遇到豆子的广告大队,正抗着宣传的布条满大街跑。
这时,有个小学生突然对豆子行了一个读书人的礼节。
豆子呆萌呆萌地,竟然也停了下来,还了一礼。
周围的百姓:“……”
豆子半响才反应过来,回头看向小货郎,“刚才那小孩是不是骗了我一个礼?”
一群小货郎都笑歪了,“估计是他们在学舍,先生刚教了他们礼节,他拿你练手呢。”
读书人,都是先贤弟子,是为同道。
读书人,施礼还礼,是刻印在骨子里面的礼节。
社会礼节有序,人类尊礼守法,才显得文明,穷山恶水多刁民,其实也是因为少了教化的原因。
豆子也笑出一口小白牙,“世子说,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要做有素质的北凉好少年。”
“我这不是没忍住,直接就还了一礼。”
读书人的确和闲散的游荡人士,有非常大的区别,哪怕在现代,你看在学校的学生,和街头的小混混,也是区别十分巨大的。
这些学生回到家,大部分得帮家里干活。
抗些柴火等,这些活儿他们是经常干的。
只是看着脏了的衣服,赶紧跑去告诉父母,“我这衣服脏了,明天没办法穿了。”
“先生说,我们的衣服可以旧可以破,但不能脏不能乱。”
“这是对己之礼,也是对他人之礼。”
父母:“……”
不就是让他们洗衣服嘛,怎么还一堆大道理。
家里孩子的变化,有目可堵。
比起凉京城的这种教化上的改变,赵景澄等学生的境遇又大不一样了。
在路上边走边哭,哭得汪汪的。
古时,县与县之间,多是泥坑路,很多地方,马车都是无法通过的。
他们现在正抱着一块小黑板,深一脚浅一脚,满身的泥丁。
和出发时的意气风发,心怀锦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但十一二的少年,也正是最重责任亦脱不了任性的时候。
所以,正边哭边往目的地走。
对于大人来说,走遍一洲的各郡各县,都是十分辛苦的,更别说一群从未吃过苦的贵族少年。
所以才有了莫少珩告别时的那句,等他们回来,就会在金殿上为他们请功之言,多少是有些心痛这些学生的。
莫少珩的各个工厂初开工,多少也会有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所以十分的忙碌。
期间,时不时还有想起赵景澄等,也不知道吃不吃得了这一份苦,可别半途而废了才好,难得的磨砺。
赵景澄他们这一去,竟然直接从夏初,到了秋末。
整整两个季度,半年之久。
首先回来的,是赵景澄和赵御宁。
因为有些担心赵御宁,所以安排着负责比较近的洲。
得到两人要回来的消息,莫少珩和南一亲自去了城门口迎接。
城门口,远远的马车驶来。
赵景澄和赵御宁两人从马车上下来,看到莫少珩的时候,委屈得不得了。
“外面的路也太难走了,还经常露宿,半夜还能听到野兽的叫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每天都跟在泥里面滚过一样。”
“连好吃的都没有,嘴巴都半年没有味道了。”
赵御宁还在那告状,“赵景澄半路还哭了好几次,可惨了,路过的人还以为他是被拐卖的。”
赵景澄:“……”
这娃在说什么?
明明是赵御宁先哭的,被狼的叫声吓得缩成了一团,哭得嘤嘤嘤的,他才跟着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