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纪墨睡得早,后面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只第二日见齐鹏更勤勉了些,想着此事算是过去了。
这件事对纪清志的教学计划全无影响,依旧是白日里带着纪墨观摩他人看诊,晚间再给他讲其中的道理,询问他看出怎样的结果,如此半月有余,在纪墨以为他们几乎要在南里城定居下来的时候,纪清志又带着两人出发了。
“这一次,要走得更远一些。”
纪清志决定了之后就行动,全无忧心的样子,纪墨却有些担心他囊中羞涩,这些日子,正如刘大夫所言,那村教盛行,多是不看病的人,虽得病的人同样不少,可城中医馆药铺也不少,又有来往的游医分了病人,纪清志几乎没给几人看病,那些得了慢性病的也不爱让他这等不长久的大夫来看,若是看得好了些,再要换药方,人走了,下一个大夫可就未必能够接得上了。
这里面也是很有说道的,大部分大夫都专医一病,比如说看面瘫的就只会治疗面瘫,别的瘫了就要换大夫看,他是不懂的。这等分科等于又将医师一科分出若干小支来,耳鼻喉心肝脾之类的,全部分列开,让很多大夫都能有口混饭吃的绝技,其他大夫也不至于因为别人的绝技而饿死。
如纪清志这等似乎面面俱到的,却成了样样平庸的代表了。
依旧是安步当车,纪清志也不赶路,速度并不快,有的时候跟人聊天说起自家是个大夫的时候,对方若有求医需求,也会帮忙看诊,这样走走停停的,又是一月有余,才再次安定下来。
在这小城之中,纪清志依旧有相熟的人,租了对方的房子居住,没挂牌行医,也没挂靠到哪家医馆,而是每日里带着纪墨出城去村里问诊,宛若游医一样,在药箱上挂了个布幌子,就齐活了。
齐鹏留在宅子里依旧做着处理药材的活儿,纪清志只带着纪墨外出,并不远走,就在邻近城市的村子里。
这些村子邻近城市,按理来说看病十分方便,要不了一日就能在城中走一个来回,他们相对其他更为偏远的村子,也相对富庶一些,纪墨本以为纪清志会无功而返,哪里想到竟然每去一个都有病人等着似的,还不止一个病人,多有老病之人,不愿意远行的。
纪清志就找了位置坐下,挨个看过,有的时候也让纪墨试着来看,纪墨已经学会望诊,懂得其中道理,但实践上还差些,便要辅助问诊手段,这问诊上有个十问歌,一二三四定了顺序下来,只要照着有关问一遍,再结合望诊所看出来的情况,错漏的可能就小很多了。
纪墨信心满满,可真正上手之后,先被方言打败。
在城里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纪清志所用的语言乃是官方所定的雅言,即官话,城中来往的人,自诩有些身份,也多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做生意的,更是官话说得流畅顺遂,不至于让人以为自己误入外国。
可到了村中就不一样了,那些年轻人还好些,有口音,但能听得懂是在说什么,可那些老人,有的可能一辈子都不曾出村过几次,嘟哝出来的话,听着就像是蛇在嘶嘶,完全感觉不到音在哪里。
若是每个村子都是这样的,顶多是多学一种方言,偏又不是,围绕着城市的几个村子,竟是多有不同音的,如此就为问诊平添难度,鸡同鸭讲,能够问出什么来?
被打击到的纪墨再看纪清志,对方望诊之后只是切脉,显然早就知道语言难度,干脆不做尝试了。
“爹爹可是早就知道,故意的?我还没学切脉,哪里能够看准?”
纪墨总觉得自己被涮了。
“你怕是忘了我曾与你说过,地域与疾病有关,生活、职业也与疾病相关。”纪清志从容不迫。
“爹爹的意思是……”
纪墨仔细回想,这个小城附近是怎样的风土人情,气候如何,人们的日饮食,又多从事怎样的职业……这样筛一筛,十问之中的第五问就已经有了答案,再有一二可以此推测,也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需要再问了。
“四诊只是手段,若能在四诊之外,察得病灶所在,也不必多费口舌了。”
所谓“一问二问”未必真的要直接问出来,能够通过观察得到答案,或者先在心中预设一个此地人群易感病症的模板来,再以各种条件圈圈套套,把最终病症确定下来,也是可以的。
“不要拘于病症,治病之策,在于解因,明其因而知解。”
纪清志给纪墨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治病案例,有一病人觉皮肤瘙痒,主要集中在胸前腹部,反复诊治均不见效,便要去砸医馆,还是有老大夫细细问来,问得何时病起,作息如何,饮食如何,一项项排除出去,才给了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