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辅臣之争
“陛下,以臣之见,国朝内部依旧有许多弊病未除,虽现在还未完全显现,因而还没到非常影响帝国长治久安的地步,但不能不防患于未然!
譬如财阀做大之现象,已然是不可不重视之事,他们虽未像以前的宗藩、勋贵、豪绅一样据有大量田地,但却据有大量财富,进而操控天下,长久下去,恐影响国政!
所以,朝廷还是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内革新除弊上,而少做穷兵黩武之事,以他国之产补国朝之弊,如此并不能根绝内部之弊。”
刘鸿训此时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更愿意皇帝陛下继续着重于对内改革,像以前强硬打压江南豪绅、勋贵、宗藩的利益一样,打压靠参与官营产业入股和经营崛起的大资本家,这些已经由占有大量土地变为占有大量财富的朝廷权贵,以避免将来这些财阀成为帝国真正的主宰。
朱由校对此并不生气,他知道刘鸿训说的是对的,也承认刘鸿训此时说这些也是一片公心。
毕竟刘鸿训在成为辅政大臣之前,没有像毕自严、朱燮元这些早在朱由校即位之初,开办官营产业时,就开始崭露头角,参与官营经营,所以,刘鸿训更愿意继续对内改革。
朱由校只是瞥了毕自严和朱燮元一眼。
朱燮元倒是没说话,他是军界代表,不能随意发表意见,只能跟着皇帝的指挥棒走,必须有皇帝要他命就得给的觉悟,不然就会被皇帝调离枢密院,甚至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毕自严倒是没这些顾忌,他是百官之首,大明现在的运转全靠他,皇帝不会轻易换下他。
比如,朱由校即位之初就没有听从东林党的意思,轻易换下内阁首辅方从哲。
所以,毕自严这时候站出来反驳着刘鸿训的建言,道:“臣倒是认为布局全球,设立世界基本秩序维护条例,既是天朝之责,也是为帝国利益而必须做的事,在其位谋其政,大明现在已是天下最大最强之国,若不防微杜渐,建立基本的全球秩序,就无法避免将来会有他国趁机崛起,进而起鲸吞我大明之野心!”
“另外,以臣之见,要想如以前继续进行对内改革,打压财阀,甚至直接剥夺财阀之利的话,于法理不合,我汉家百姓,不得为奴,其私产亦不可被随意剥夺,无论贵贱,不然,我汉人尊贵在何处?
另外,无论是对财阀加税,还是对个别财阀抄家,都无避免财富集中于少数的规律!”
“朝廷与其像以前那样把权贵士绅的利集中于朝廷,再分与庶民,并因此导致冲突、激变无数,还不如扩大帝国在全球在利益,然后将从全球夺来的利,分于官民,此乃润物细无声之策,则必使国家安稳,陛下也少些心力。”
毕自严说道。
“可若全球之利夺完了怎么办?”
刘鸿训反问了毕自严一句,又道:“还会弄得周围外番怨声四起,将来一旦大明衰弱,就必被反噬!总之,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外国,乃治标不治本之事。”
“等那时,帝国工业早已有了新的发展,足以继续缓解矛盾,公于二十年前可知蒸汽机?而现在科学院的巨匠们已在开始设计发电机,用水流转动带磁铁的轮机,而切割磁线,进而通过铜线圈产生电,且还在研制电动机,一旦将来真的成功,就可以用江河湖海等自然之力而生产无尽的财富,到时候什么弊病依旧可以靠此解决。”
毕自严说道。
刘鸿训回道:“机器改进的再快也是赶不上人心的贪婪速度的!不能只指望巨匠们,不患寡而患不均,元辅真的认为,社会的不安,人心的不满足,仅仅是因为不够吃,吃的不够好吗?而是寒门虽已酒肉臭,但朱门臭的却已是山珍海味!”
“仆倒也不是不支持对内改革,但治国得多管齐下,主副相成,对内是得抑制贫富之差距,但主要还是得靠对外夺利与技术改进,不然经常大改,内部斗来斗去,人心也会不安的!
如今国朝已在陛下励精图治之后,天下繁盛、国泰民安,而不似国初,危机四伏、民生凋敝,所以没必要再大刀阔斧,用非常之法,那样会导致大乱的,王莽、靖难之殷鉴不远!”
“现在大明就适合以温和之术调理为主,而不适合以前那样大的阵仗,毕竟如今天公不作美,尤其是自天启八年以来,灾害更加频繁,五年大旱、三年蝗灾这种罕见大灾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果再大动干戈,恐会适得其反,将天象不利之事转移给外夷承受,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毕自严说道。
刘鸿训道:“可这终究是未能处理根本,而使大明不能长治久安也!”
朱由校见这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便道:“好了!以着朕的意思,这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不是即位之初那种万不得已的境地,朕也不忍心对本国官民过于苛刻,毕爱卿说得对,现在已不是即位之初,即便要行刻薄寡恩之事,也得转移到对外番刻薄寡恩,否则何谈汉人至上!但本国汉人也不可过于骄纵,而违抗皇纲国法,否则,朕也是不会轻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