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3页)
一旁服侍的之桃惊讶抬眉:“郎君,不应冲动行事!”
姜舒知晓这姑娘多半从柳氏那领了什么任务,诸如监督自己别做什么荒唐举措之类,便道:“我若就此一走了之,才是真的冲动行事。”
说罢,又低头询问身旁孩童:“阿泽已做好了决定,要回去守城吗?”
孩童用力点头:“嗯。”
姜舒舒展眉眼:“好,那我们便一同回城。”
·
“荒唐!怎可如此鲁莽!”
马车回到郡署时,姜恪正带着二儿子在后堂用午食,结果就看到本该在城外的小儿子又出现在了自己面前,还声称自己不准备再走,要留在巽阳与姜家共存亡。
“阿泽任性,你怎可随他一同胡闹!”让婢仆先将孙子带去后宅,姜恪便坐于席间教训起了小儿子,气得连饭食也不用了。
姜舒立于堂中道:“儿是经过深思熟虑方才做此决定的。”
“深思熟虑?前几日怎不见你有此念头?”
远走避难的决定几日前就已经定下,原主从未提出过异议,现在突然改变主意的确有些不合常理。
不过姜舒有自己的考量,他与原主观念想法皆不相同,既然决定了要留下,之后必然还会做出更多与原主性格不符的举动。
与其日后再添麻烦,不若早做打算,像现在这样的情况便是改变家人对自己印象的好机会。
因此姜舒思索片刻后,便沉声道:“方才马车驶出城门,儿见沿途邑野萧条,流亡难民数以百计,皆衣不蔽体、饥肠辘辘,心中大为震撼!
“未曾想自身安逸享乐之时,百姓竟生活在此等水深火热之中,经此一事,才觉过去自己一味附庸风雅、好逸恶劳之行径是何等庸俗鄙陋,故而决心返回巽阳,今后洗心革面,勤学修身,盼望有朝一日可同阿父、兄长一起,为江山社稷略尽绵薄之力。”
话落,堂内陷入诡异寂静。
没料到姜殊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姜恪和姜显互视一眼,眉目间皆有异色。
“阿子有此等觉悟,为父深感欣慰,”安静片晌后,姜恪轻咳一声,放缓了语气开口,“但你可想过,你带阿泽回来,若有一日燕峤受困,我姜家血脉要如何延续?”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下是燕峤受困,将来亦有可能是襄郡被围。今政荒民弊,逃到哪里都不得安稳,与其躲躲藏藏苟且偷生,不如拼尽全力博得一线生机。”
说到这,姜舒弯腰拱手:“儿虽不如他人机敏聪慧,却也有救国济民之心,还望父亲成全。”
“阿弟此言当真?”姜显突然出声发问,声音清朗,分外顺耳。
姜舒直起身面向他道:“当真。”
姜显又问:“即便敌军兵临城下也不惧?”
“宁为兰摧玉折,不做萧敷艾荣。”
“好一句‘不做萧敷艾荣’!”姜显面露赞色,旋即便起身冲姜恪说道:“阿弟既存有报国之志,儿以为不应劝阻。”
姜恪仍对小儿子的改变存有疑虑,但不论真假,姜殊能有这样的想法终究是好事。
在姜显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松了口:“也罢,此等胆魄志气,才是我姜氏子弟。”
姜舒惊喜抬头,连忙向两位长辈拱手:“谢父亲、兄长成全。”
“莫高兴得太早,”姜恪抬手示意仆从再多端一份饭食上来,嘴里则训诫道,“你要留在城中,便要专心进学,恭谨行事,若还同往日那般游手好闲,不若趁早去你外祖家的好。”
“谨遵父亲教诲。”
·
同两位家长一起用过午饭后,姜舒便回到了后宅自己的院落。
因主人回归,之桃正领着两个奴婢来来回回地穿梭于石板小径间搬运行李。
姜家家风崇俭,家仆甚少,惯在姜殊身边伺候的就只有之桃一个奴婢和一个替他守夜的童子,如今帮忙搬运收拾的奴婢还是他母亲派过来的。
知道儿子又带着孙子回来了,柳氏自然免不了过来说教几句。
她倒是也听说了小儿子现在有心向学,只是心里欣慰的同时,却又有些别的顾虑。
“你老实与我说,不肯离开巽阳,可有其他原因?”站在廊下时,柳氏忽而询问。
其他原因?
姜舒不明白她所指的是什么,担心自己露馅,便拐弯道:“儿今日在后堂所言句句皆发自肺腑,留在巽阳只为了修身进学,并无其他目的。”
听他这么说,柳氏似乎松了口气:“这样也好,回头我让人从你阿父那搬些书简过来,今后你便待在家中勤学读书,莫再琢磨那些不切实际之事了。”
“听阿母的。”姜舒依旧搞不懂她在暗示些什么,总之先应下来再说。
好不容易将柳氏应付过去,对方一离开,姜舒就颇感疲倦地躺到了床榻上,告知之桃自己要小憩一会儿,让她别打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