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颁奖典礼(第2/2页)

轮到秦元清的时候,秦元清没有选择说英语,而是用汉语,而幸好现场有同声翻译,所以倒也没有什么,但是对于秦元清而言,意义却是不一样。

这是第一次有汉语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响起,也代表着华夏的声音。

“首先我得感谢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诸位,你们勇敢地打破了常规,让我和杨老得以在今年站在这里,我知道这个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我想时间会证明,你们的决定是对的!”秦元清先感谢诺贝尔奖委员会,因为按理说诺贝尔奖从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推荐的候选人,而正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然后从2月1日由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

而这次秦元清、杨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属于是打破常规的,诺贝尔奖评委会面对的压力绝对不小。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祖国,是我祖国养育了我、培养了我,让我成才,给我提供一个优越的科研环境,如果没有我的祖国,就没有今天的我!”

“再则我要感谢我爸妈,是他们辛勤劳动养我、培养我,让我可以不受饥饿所困、寒冷所扰,可以一心学习。我感谢我成长过程中的各位师长,是他们的教育让我学到了知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感谢她这五年的照顾,我想对她说,往后余生,都是你!”

秦元清发表完致辞后,就下去了,和父母、妻子和孩子拥抱,女儿拿着证书、儿子拿着奖章。

这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秦元清与杨老共享800万瑞典克朗,每人有40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是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

……

颁奖仪式结束之后。

按照惯例,所有获奖者与受邀前来参加仪式的宾客,将会移步到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蓝厅,参加著名的诺贝尔晚宴。

蓝厅并不大,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塞进一千多名嘉宾,显得格外拥挤,和农村的婚宴差不多。

诺贝尔晚宴本来并不限制获奖者携带亲友的数量,可是1999年的医学奖获得者古特·布洛伯尔一口气带了四十九人来蹭饭,这让组委会极其狼狈,不得不在蓝厅外另找餐馆招待他们,此后获奖者携带的人数也被限制为十六名。

但是就算这样,每年诺贝尔奖晚宴,都显得很拥挤,每个人几乎是肩膀挨着肩膀,秦元清感慨不愧是被誉为世界上最拥挤的晚宴。

“这诺贝尔奖就在这个小地方吃饭?太拥挤了吧!”老爸吐槽不已:“这么大的一个奖项,也不找个大点的地方!”

“是啊,还不如上次你结婚举办宴席!”老妈也是吐槽着。

“爸,妈,这叫光荣的传统,瑞典人可是为此感到自豪。”景田说道。

可惜这是对牛弹琴,老爸老妈是嫌弃得半死,还有那葡萄酒,他们都觉得还不如茅台呢。

……

蓝厅内气氛热火朝天,蓝厅之外也不遑多让。

不少斯德哥尔摩市当地的市民在散步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走到梅拉伦湖畔,朝着那座红砖建筑远远地往上一眼。

与以往的诺贝尔奖颁奖不一样,这一次多了很多华人、华侨面孔,一个个华侨、华人上街庆祝着,庆祝着秦元清和杨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10月份公布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单,整个斯德哥尔摩的华人、华侨们便已经举行了一次庆祝活动,然后大家商议着在今天举行一场盛大欢庆活动。

只见街上有人在舞狮、舞龙,敲锣打鼓的好不热闹,要不是周边的建筑风格,绝对会以为这是在国内。

而央妈记者也如实地进行了采访:“诺贝尔颁奖之夜,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外聚集了很多当地民众,华人华侨,以及华国留学生。他们通过舞狮、舞龙、敲锣打鼓的方式,向秦元清院士和杨老送出最温暖、最真挚的祝福。”

这个温馨的画面,通过央视直播传递到每家每户!

在秦元清的老家,也正举行着庆祝仪式,每家每户燃烧火堆,年轻人抬着神明跳火堆,每家每户都燃放着烟花,如同过大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