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7页)

庞籍看向晏殊,揶揄地笑道:“太子殿下不愧是晏相的学生啊。”晏殊从小也非常聪明,七岁就能写文章,并且十四岁考中进士。

“晏相七岁会写文章,太子殿下六岁写出文章,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晏相被好友们夸奖,谦虚地笑了笑:“我六岁时可不会写文章,太子殿下比我聪慧。”

文彦博笑道:“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庞籍赞道:“还是晏相教得好。”

晏相摆摆手说:“还是太子殿下聪慧,一点就通。”太子殿下比官家小时候聪明多了,只要好好地教导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日后会比官家更有成就。“说实话,我也没想到太子殿下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虽然太子殿下用词普通,但是这些普通的词汇变成一个句子的时候,却非常地打动人心。准确来说,能触及到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太子殿下写文章,也是我的突发奇想,没想到太子殿下还真的写出来了。”他原以为自己很了解太子殿下的聪慧,没想到太子殿下还能给他惊喜。太子殿下就像一个宝藏,每次都能让他发现惊喜。

“看来,以后得多挖掘太子殿下的聪明。”

文彦博看着手中太子殿下的文章,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我建议让太学的学生看看太子殿下写的文章。”

庞籍非常赞成:“这个主意好,让太学的学生们好好看。”

“等给官家看过后,就送去太学。”晏殊拿着赵旸写的好文章,对庞籍他们说道,“我现在拿去给官家看看。”

“官家会非常高兴的。”

等晏殊离开后,庞籍感慨道:“官家给太子殿下取名为【旸】,真是没有取错。”

“太子殿下天资聪颖,日后一定能成为大宋的太阳。”文彦博轻笑道,“不过,太子殿下还小,现在只能算是刚刚升起的朝阳。”

福宁宫里,宋仁宗认真地看着儿子写的文章,边看边惊叹道:“好!好!好!写的好!”

等宋仁宗看了两三篇文章后,晏殊这才开口说道:“官家,太子殿下可比您小时候聪明多了。”

“哈哈哈哈……”宋仁宗开心地笑道,“旸旸这孩子本来就比朕小时候聪明,不过朕也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会写文章了,这是晏相你教的好啊。”

“主要还是太子殿下聪明。”晏殊也是满脸骄傲的笑容,“太子殿下真是每一次都能给我们惊喜。”能教导太子殿下这么聪明的学生,晏殊心里骄傲欣慰的同时又觉得非常荣幸。

“这孩子聪明着,但是同时也非常狡猾,他不想我们发现他有多聪明,晏相你以后可以多多发掘他的过人之处。”

“臣一定会多多发掘太子殿下其他的聪慧之处。”晏殊又跟宋仁宗说了下,把赵旸的文章拿去给太学的学生观赏一事。

宋仁宗当然不反对,相反非常乐意。他巴不得世上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儿子写的文章。

当天下午,赵旸写的文章就传到了太学里。

太学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才华,准确来说他们都是精英,毕竟太学的入学考试非常难,没有一定的才华是考不上的。

太学的先生们并没有一开始告诉学生们这是太子殿下的文章,而是先让他们品鉴文章。

学生们都觉得这些文章写得非常好,就是用词太过朴实。

在宋朝,绝大多数的文人学子们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写文章或者写诗词,好像只有用华丽的辞藻才能彰显出他们的才华。不过,用词华丽这件事情被宋仁宗批评过。

现在也一些文人雅士写文章或者写诗词不再讲究用华丽或者秀丽的辞藻。在他们看来,能用最平凡最普通的词汇写出好的文章或者好的诗词,才是好文采。

等学生们品鉴完,先生告诉他们,用最朴实词汇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才是真本事。之后,又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六岁孩子写的文章。

这话一说,哗然一片。学生们一个个瞪大双眼,张大着嘴巴,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学生们惊愣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纷纷表示这不可能,绝对不是一个六岁孩子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明明是一个成年人写的。

见学生们不相信,先生又告诉他们是当今太子殿下写的。

学生们再次被震撼到了,六岁的太子殿下竟然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这……太惊人了!

先生告诉学生们,年仅六岁的太子殿下能写出这么好文章,他们身为太学学生不能输。

学生们被先生的话激励到了,纷纷表示他们一定会努力学习。

第二天,赵旸写的文章在整个汴京城的文人圈子里传开了。

太阳书局的老板非常机灵,亲自去相国寺找赵旸商议,把他写的有关《论语》的文章刊登出来。

赵旸没想到他考试写的文章居然在汴京城里传开了,而且还备受赞扬,这让他很是愕然。然后,还有点羞耻。他并不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