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3页)
少年薄薄的胸腔不过一掌厚,里边藏着的是一颗仁慈善良的心。
唐荼荼扬起嘴角,在唐厚孜的目光里,把那封揭发信折了几折,塞回了自己的绣袋。
“好,我听哥的。”
“你同意了?”唐厚孜猛地抬起头。
唐荼荼迎着晨光眯起眼睛:“哥哥想要公平,咱们就想法儿讨回公平;哥哥想要仁善,咱们就做善良的好人。我听哥哥的,你打算怎么办?”
唐厚孜昨夜就想过了,闻言拉着她就上马车,与赶车的书童交待:“去学台。我们去给学政大人提醒儿。”
他两人又乘着车,折道去了学台府。
学台府门庭冷清,本来就是个清贵的散衙,平时一群老儒在里头著书立说、针砭时弊,几乎不办公。这会儿还没到开衙的时辰,门前来来往往的都是路人。
唐厚孜深吸一口气,挺直胸膛,打算进学台找大人陈情。他要将唐荼荼手里的信接过来时,唐荼荼却没给他。
“哥,你好歹也是个小才子,万一被人认出来,你还考不考了?”
说完越过他,自己小跑着上前去了。
唐荼荼拿一张手帕捂住自己的下半张脸,迈着大步跨上了两道石阶,在衙役狐疑的目光中,她把那封信塞过去,压低嗓音,没头没尾地对衙役说。
“交给你们学政大人,告诉他是大事,信务必带到你们大人眼前,不然小心你们的脑袋!”
撂下这句话,唐荼荼就一阵风似的跑了,只留下门前的几个衙役摸不着头脑,又叫她这两句神神叨叨的话说得心里打鼓,看了看手里的信封,忙去院里禀告大人了。
唐厚孜藏在巷子里,扒着墙往府门前张望,压着声纠结:“这样有用么,不用当面跟学政大人讲吗?”
他手脚都没处摆,在地上来回转悠了十来个圈,回头再看妹妹,竟没影儿了。
再一瞧,唐荼荼居然坐在巷子口的小摊儿上,点了份香煎云吞,正细致得往云吞上淋醋。
“荼荼,你怎么还能顾上吃啊,我快急死了。”
云吞用的是生煎做法,先煎得底儿酥脆,又加水焖熟,撒了一层焦香的芝麻,轻轻一咬,肉汁四溢。
唐荼荼烫到了舌尖,嘶声吹凉,“我也快饿死了,吃完再说。”
她又摸出十个铜板放在桌上,喊那店家:“再来两份。”
唐厚孜苦着脸:“我吃不了两份。”
唐荼荼:“我吃。”
“好嘞,客官稍等。”店家手脚麻利地又起了锅,薄薄的胡麻油撒上去抹匀,一锅正好是两份。
第二份云吞才刚送上来,两人便见学台府门前冲出来一位大人,岁数不小了,一身官袍都没系好,慌里慌张地扶着官帽就冲出来了,摆明了是刚从被窝被人捞起来。
“这是学政大人,你快藏一藏!”
唐厚孜惊呼一声,忙按着唐荼荼的脑袋往桌子下藏,被妹妹扭身挣开,“怕什么,认不出来的。”
她回头去看,那位学政大人脸色青白,扯着门口的衙役问了句什么,又奔下衙前石阶左右张望了一会儿,没找见人,那大人脸色更白了,似能当街晕倒,抬手叫衙役扶着,颤颤巍巍地回去了。
唐荼荼笑起来:“没咱们事儿了,哥,赶紧吃完去书院吧。”
唐厚孜愣愣地吃了几只云吞,顺着她的话往下想。
学台里的先生们都是文采颇高的大儒,拟题的那几位更是才高八斗、熟知世情。可历来学台只管出乡试题,主持乡试和批卷都归礼部管。
每回学台出完试题,都要上呈礼部司,等国子监和礼部司先后校正一遍,确定题目没什么问题后,才会录档入库,立刻由皇上选派翰林三日内奔赴北方六省,主持各省乡试。
也就是说,这套题还没有定下,只要学台赶紧改了这套题,重新出一套新的,一切都还来得及!
唐厚孜跳得飞快的心渐渐安稳下来,大口大口把碗里的云吞吃进肚子,又把店家送的那碗面汤一饮而尽。
“荼荼,你真是太聪明了!”
瞧着时辰不早,他忙道:“谨言,你不用送我,送着二小姐回府,我走着去书院。”
唐荼荼望着他走远,细嚼慢咽地把剩下的云吞吃进肚子,又叫店家拿油纸包了一份,当是给珠珠捎的零嘴,这才坐着马车回了府。
可谁也没有想到,不过两日,学台泄题一事飞快扩散开来,到了廿五那日,几乎全城学子都得了信儿。
岳无忌终于怕了,一大早来了唐府,惨白着一张脸拍开大门,叫门房去给二小姐传信。
“荼荼姐!荼荼姐!事儿闹大了!事儿闹大了!”
他跟个喇叭似的重复了两遍,差点哭出来:“我要是知道事儿能这么大,我就不写那揭发信了,你怎么能大街小巷地去传呢!你这分明是要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