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心

“世界上有两种黄昏,一种是别处的黄昏,一种是上海滩的黄昏。”

小皮匠十八九岁年纪,瘦得像宋画里的傀儡骷髅,唯有一双眼炯炯有神,好似南梁张僧繇作画时先点了眼睛,怕绘了龙身破壁飞走,所以换个人身凑合。此时此刻,他坐在兰心大戏院门前等生意,看着华灯初上,忽然便想起上头那句话来。

讲这话的是个尖头曼①,穿长衫,踩洋皮鞋,因微醺而眼神惺忪,讲话带着有韵味的甩腔。小皮匠鞋擦得老好,也喜欢与客人攀谈——一来擦鞋委实无聊;二来若讲起人生故事,他常能掰出几分道理,客人觉得投机,往往会多撇下几个铜板,干一份活计,挣几份收成。天长日久,小皮匠便练出一套话术,但见路上有怅惘失意的人,总能想法子拉过来擦擦鞋子,然后挖一段人生坎坷的评弹出来。

可偏偏那次醉酒的尖头曼没心思与皮匠对话,他盯着街上行经的美女,嘴里吐着合辙的诗情,还没等擦完第二只鞋,便匆匆抛下个铜角子,嘻嘻笑着,扬长而去。

尖头曼没留下故事,却留下一句醉话。小皮匠回味良久,竟觉得诚然是哉,世界上确只两种黄昏,一种是别处的黄昏,一种是上海滩的黄昏。黄昏的上海也是顶好做生意的地方,车如流水马如龙,满街流淌的尽是故事。

这是民国二十二年的夏天,广播里女音甜美,宣告四海升平,墙角却贴着将军泣血手书“还我河山”的募捐海报。小皮匠选在褪色海报下支起摊子。这里紧挨兰心大戏院,既是交通要冲,又不影响市容,是老好的黄金位置——想做生意,头一桩事便要脑子灵光,选对地方,便能事半功倍。

太阳坠去苏州河的水湾里,氖灯亮在大剧院的门楣上。电车当当响着从街上经过,一群卖报孩子撵在后头。车甫一停稳,红唇皓齿的小姐妹、腔调十足的司递克②、油头粉面的白相人③纷纷搀着车扶手,跃到水门汀路上。报童们像嗅到蜜的蚂蚁,一团团挤上去,挥动报纸,跳踉三尺高,朝他们尽力吆喝——

“号外号外!冯焕章通电全国,辞去抗日同盟军司令一职!”

“号外号外!阮玲玉离婚案再起波澜!张达民意欲提告到底!”

“号外号外!蜜丝佛陀④设计师来沪!于先施环球百货为顾客现场化妆!”

小皮匠顶厌烦这群报童,他们赤脚聒噪,只会阻挡营生,好在几辆奥斯汀轿车鸣着喇叭,冲散人群,停在大戏院门口,司机一路小跑绕过去,拉开后排车门,几位太太小姐穿着荷叶袖旗袍,踩着高跟鞋迈下车。她们身上用着进口香膏香粉,空气霎时间氤氲馥郁起来。

今天是“亚洲第一天团”工部局乐队演出的日子,名媛绅士纷纷从戈登路赶来,云集在街角的大戏院门口,也堪堪会路过不起眼的擦鞋摊。每每这时,小皮匠无需费力吆喝,只要对要体面的情侣们喝一声“啊呀,先生皮鞋脏了呀”,生意便十拿九稳,手到擒来。

但小皮匠今天没有呼喝,因为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男人,一个肯定有故事的男人。他穿着定制的义大利⑤西装、踩着崭新考究的布洛克皮鞋,衣冠比奥斯汀上下来的绅士还要鲜亮,但白西装沾着泥灰,皮鞋上满是踩印,他头发蓬乱,嘴角还挂着血丝。他从蒲石路拐到迈尔西爱路,失魂落魄,脚步沉重,好像踝上挂着镣锁;但他目光却炯炯有神,又像准备翱翔天际的苍鹰,他似乎失去过全部,又好像追索着未来。

这才是有故事的主顾。小皮匠盯紧男人,在经过时劈手将他拦住。

“先生,侬⑥鞋子该擦擦了。”

男人像没听到,继续茫然往前,这更激越了小皮匠的好奇心,于是搭起半句洋泾浜,缠缠八再攀问一句。

“密斯忒⑦,老发身⑧的鞋面脏成这样,就像美人脸上污糟糟,都是罪过好伐!”

兴许这次喊声大,兴许这句话触动了男人,他终于停住脚步,坐到折凳上头。小皮匠心里一喜,赶忙掰开皮箱,摊开鞋具,把鞋扶上踏台,一边刮肚搜肠,思量用什么话搭讪,好套出男人心里的故事。

“先生,一看侬便是有大想法、做大事业的人。”

男人回过神,只是苦笑着喃喃自语:“想法?事业?可惜啊,我的想法把这事业都毁得一干二净,毁到谷底,毁到无所适从……”

这句话正好对上小皮匠门路,安慰失意的客人,他自有一套道理。

“哎呀,人生如海浪,起起伏伏。不过话讲回来,人平时匆忙赶路,眼里巴巴望的只是前头那几步路,要是不落到谷底,还不会抬抬脑瓜,望望头顶那片天哩!”

男人听了一怔,小皮匠晓得已摸到客人的脉象,反倒缄默起来。这是欲擒故纵之计,萍水相逢,正是一抒胸臆的时机。谁又愿将故事憋在心里发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