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沧海之王 二十三(第3/4页)

而且所有栽种良种的人都发现,二代良种对气候、地址等环境的耐受度似乎更好。

这说明良种正在自我调整,变得更加适应这个世界。

另外,当地人还有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除了两个盆地,包括他们栽种良种的田地内乃至附近,空气质量都变好了许多,就连水土都有所改善。

改善不是特别大,但能看得出也能感觉得出。

这说明良种不止能适应当地环境,还能进一步改善当地环境。

这个重大发现让镇长都不敢再继续隐瞒盆地良种的消息,他把最得力的三子派了出去,不是联系上面的县城主官,而是找他认识的更上层大佬。

他和小山镇需要庇护,也需要这份功劳。

不管盆地是如何出现,只要是在他管辖的区域内,那就是他的功劳!

偏偏在上面大佬派人来之前,新福音使先到了。

当地人很奇怪也很正常地向福音使隐瞒了盆地的事。

实际上,当地人发现,如果没人提醒,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想起那位巴勒大神,也很久没有向对方祈愿。

就连小山镇里去过盆地的巴勒神教教徒,也有从教徒重归农民的意思,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在教派所属的土地上耕种,都忘了去维持神殿和贩卖祈愿蜡烛。

神殿倒是建好了,但没有人去。

正确说是只要去过盆地的人,都不会再去神殿。而小山镇乃至附近的人,只要能动的,就没有没去过盆地。

就是婴儿和走不动路的老人,都有抱着抬着送到盆地,只为了沾沾“仙气”。

当地人坚信,盆地中的水土和空气能让人身体变得更好。

实际上还真的有身体不适的人在盆地中待上几个小时就好转的事,这也就导致当地几乎没有没去过盆地的人。

言归正传,直到这位新福音使带着一帮新教众来到,在他们的提醒下,小山镇人才恍然想起他们以前还信奉过一名叫做巴勒的神。

镇长包括镇民都冷淡地看着那名福音使。

他们想起了巴勒大神没错,但只要想到他们曾经对这位巴勒大神献祭过什么又祈愿过什么,他们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为什么这位巴勒大神还要出现呢?

那两个盆地的神迹根本和祂无关,祂这是想来摘果子吗?

我们过去那么多次祈愿、奉献了那么多珍贵难得的祭品,其中包括他人生命,可我们得来了什么?

你就给我们那么一点,却要我们那么多,凭什么?

如今我们小山镇有了神迹盆地,有了大量的良种,这些良种长出来的作物还能改善环境,不用怀疑,肉眼可见他们小山镇就要越过越好,他们已经不需要向神灵祈愿,为什么这个神又跑来了?

没有人不向往过好日子,如果他们向巴勒神祈愿,巴勒神可以给他们安定、饱腹、健康、富足的生活,且供奉的祭品也不多,那么信奉这位神也没什么。

可如果不信奉这位神,他们一样能过得很好,甚至比信奉这位神时过得还要好得多,他们为什么还要傻乎乎地去信奉祂、喂饱祂?

不对,他们信奉这位巴勒神时,日子根本不好过。

当时所有人彼此都是敌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他人的献祭对象。

献祭一年寿命才能得到勉强一个月饱腹的食物,还很难吃,这真的是善神吗?

献祭他人乃至自家儿女的性命,才能让自家田地丰收,还只能丰收一次,这个代价真的值得吗?

冒着被别人打死的危险,挖断别人家的水源,祸害整整一条水源上的农人,只为了得到三天食物,这真的正确吗?

杀死自己和别人的女儿,至少要杀死七个以上,才能换来一个传宗接代的儿子,这真的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也许有恶人和极度自私的人觉得杀死别人、祸害别人都无所谓,但涉及到自身利益呢?

对巴勒神的不满在蔓延。

还有点良知的人只要想到自己曾经为了祈愿成功都做了什么恶事,就不寒而栗。他们无法承受,就把所有过错都推到了巴勒身上,认为是巴勒神的存在才会诱使他们变成了魔鬼。

而没有良知的人则觉得自己献祭得太多,而巴勒神给予得太少。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福音使刚到小山镇自然想要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性。

尤其新福音使还发现了小山镇人对他和巴勒神的轻慢,这个发现让他越发想要来一场大型祭祀,从而重新树立巴勒神教的神威。

于是,新福音使就献祭了他们带来的几个奴隶——原本新福音使想要让当地人献上他们的儿女或家中老人或抓来的外地人,但在发现当地人对他们的排斥后,就改为用自己带来的奴隶。

新福音使割断奴隶们的脖子,用石盆接住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生命和灵魂向巴勒大神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