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3页)
但这时还是七十年代,那座东汉墓葬还没有打开,陈凝当然没办法跟黎东方他们直接说起大司农铜权的事。她想了下,就说:“我小时候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那本书的作者是民/国时期的人,具体姓名不详。他在书中提及了明以后经方药量偏少的弊端,他还做过很多试验,最终确定了这个换算比例。”
黎东方面带疑惑,道:“民/国?到底是哪个大医?可惜,不知道名字。那书呢,还在吗?”
陈凝只好摇头:“搬家的时候弄没了,找不到了。”
听她这么说,李大夫和黎东方脸上不禁露出痛惜之色。陈凝有点不好意思,她真不想骗他们。
但这时候那座东汉墓还没有挖掘出来,她没法解释,也就只好把这事附会在虚无的民/国大医身上。
就算黎东方他们有所怀疑,但以后他们只要经过反复验证,就可以确定这个说法是靠谱的。
黎东方倒也没有深究的意思,他点了下头,说:“梁大夫你这边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如果用这副药方能取得不错的疗效,那我们在接下来的验证过程中,也会少一些顾忌。”
梁大夫当即就答应了,事实上,他比黎东方更想知道陈凝的说法是不是可信。
因为行医这些年,他也很苦恼,为什么他已经那么努力研究经方和诊断了?最后给患者治病的效果还是不理想呢。
这事说到这里,暂时也没什么需要再谈的。陈凝便问黎东方:“老师,昨天食堂那位鸡爪风复发的大姐现在怎么样了?”
黎东方昨天晚上住在医院宿舍,早上就去看过张淑芹。陈凝就算不问,他也要说的。
于是他说道:“小张的情况有很大缓解,10克乌头并没有对她产生不良的影响,目前状况良好,事先备好的解毒药也没用上。”
说到这儿,他微微皱眉,又道:“可我给她仔细诊过脉之后,感觉她体内伏寒犹未解,还需要观察下。”
“下班前我打算再过去看看,实在不行,可能真的得像你说的那样,加大乌头的用量。但给她用药的次数不宜多,必须要中病即止,解毒手段也必不可少。”
说到这里,黎东方神色复杂地看了陈凝一眼,不解地道:“小陈,我有时候感觉看不透你。你也知道,咱们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对于医者的经验有很大的依赖。要想成为一个诊断精准、用药精当的大夫,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淬练,否则很难做到。”
“但我从你身上,却看到了例外。你年纪这么小,诊断开药和针灸时却相当老练,我是真的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陈凝:……这个她也没办法解释
好在这时黎东方自嘲地笑了下,自己主动给出了一个解释,他说:“大概这就是天才与凡人的区别吧?老李啊,我们俩这样的,其实就算是凡人吧。”
李大夫理所当然地道:“我当然是凡人了,我小时候说话晚,走路晚,记东西也费劲。说我是天才,我自己第一个不信。”
陈凝其实想解释,她也不是天才。她只是占了前世经验的便宜,还有她身后的医学世家做后盾,这才有现在这样的实力。
但现在这种情况,她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她也就不解释了。
几个人约好了,下班去医院病房,一起去看看张淑芹。一个是看她的鸡爪风恢复到了什么程度,再一个是看看是否需要再给她调整乌头的用量?
中午梁大夫就去把他堂弟用的药给抓了出来,他自己还亲自去了医院药房煎药处,直接在那儿把药煎了出来,再当场看着他堂弟把药服了下去,才让人拿着药回家。
陈凝这次去食堂吃饭时,没再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
现在院里的人都知道陈凝的嘴也不是那么好惹的,还有很多人知道,呼吸科那几个说闲话的护士都被科里领导给训话了。这种情况下,还会有谁会上赶着触陈凝的霉头?又不是闲得蛋疼。
再说医院里也很少有人对陈凝有什么不好的意见,因为陈凝来院就职时间不长,却已凭着与年龄远远不符的实力,得到了好几个科室医生的认可。
这一点,换一个别的年轻大夫,几乎没人能做得到。
现在大家基本上也都知道,这个年轻姑娘虽然是院长特别聘请的,但她能来六院真不能说是走后门,人家靠的就是实力。
有实力的人,在这种技术为王的单位里,自然会受到尊重。
因此陈凝到食堂吃饭时,不但没人再难为她,连跟她打招呼的人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