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办法
甘宁在会稽沿海,建立了十余个锦帆坞,开始了船只的制造与研发,其中最大的两个船厂,一个在山阴、一个在章安。
章安直接临海,周围有大量的巨木,丛林中动辄有十余人合抱、主干最细的地方也有三四米的柚木——在后世很难找到这么粗的柚木,都是制造龙骨、甲板的上佳材料。
其余可以用来制造些不是那么重要的部位的松木、杉木,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可以说后世哪怕明代下西洋的时候,在自然资源方面,也没有现在的便利……
而山阴是会稽的治所,并不是后世山西的山阴,而是在绍兴一带,临近吴郡的钱塘、富春,论就地取材的优势,比章安稍差一些,但是却临近后世的杭州湾,作为海湾、海面相对平静,相当于入口在简单模式。
另外无论是就地进入钱塘江,还是沿近海进入三江、继而进入震泽,都比较方便。
也就是说,在船只制造上,章安锦帆坞侧重于海船、山阴锦帆坞侧重于江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比“器”更重要的,自然是“道”、也就是制造原理!
之前还没有宁锦吸金,不具备大规模造船的基础时,船匠们也没有闲着,而是在白图交给甘宁的图纸的指引下,实验着新风帆……
按照白图的图纸所写,真正的“帆船”,不仅能够逆风航行,甚至速度可以超越风速。
这在东汉的船匠来看,完全是天方夜谭,如果作为会稽太守、兼任典船中郎将的,不是甘宁的话,说不定他们已经抗议,不过换成是甘宁……倒是没人敢废话。
没钱不要紧,先做模型——一人大的小船,总是能做出来的!
而且在图纸的指引下,一点点摸索,竟是真的实验成功,现在“模拟船”已经能够逆风航行,虽然模拟船只是单人控帆,和后世作为竞技项目的单人帆船差不多,但原理终归是一样的。
船匠们对于曲面流速的掌握,还十分浅显,要“比风还快”有些难,但已经能够通过调节风帆角度,在逆风中“之”字形航行!
至于原始轮船,构造上有许多已经触及到此时船匠的盲点,需要其他工种协同研发,甘宁看似暴躁,但却并不急躁,先让他们从改良帆船开始练手。
江船大多是东吴时期的技术改良,而海船则是选择以沙船模型为基础,也就是不惧搁浅的平底船,相比尖底的福船简单一些,而且海船暂时不用考虑战斗力提升,仅以航行为主要研发突破的方向。
……
此时在金陵的将军府中,白图收到了刘表送来的文书,刨除掉那些冠冕堂皇的废话,总得来说……刘表拒绝了白图的所有请求。
之前白图在旱情扩大后,担心储备的救济粮不足,于是打起了向荆州和益州求购的主意。
至于中原、关中?算了吧,那些打成一锅粥的诸侯,自己都缺粮,而且也不方便取道。
“刘表这厮,简直妄为宗室!向他求购粮食,他不卖且不说,连我们想买益州的粮食,他居然也不愿意借路!”白图相当之愤慨。
下首的鲁肃,倒是并不觉得奇怪……
荆州,尤其是南郡、南阳,坐拥云梦泽,淮南的旱情对他影响较小。
但是刘表现在显然在提防白图,怎么可能卖粮食给他?
至于向益州求购粮草……鲁肃本来就不大看好,虽然可以走长江水路,比陆路用人力畜力运输,损耗要小很多,但中间隔着个荆州,成本还是有些高的。
甚至比现在吴郡的粮价,还要略高一些——旱情开始之后,吴郡粮价已经涨了四五倍,达到千钱一石。
白图也没有太为难户部,按说调控粮价,也是户部的职责,不过在救济粮禁止买卖的情况下,粮价高些也无所谓,毕竟百姓要买也是买救济粮。
普通粮食的交易量很低,基本只有世家豪族之间相互交易,另外就是将军府在收购。
相比之下,刑部对于倒卖救济粮的查处力度,就要大得多,已经有两个土豪,因此被抄了家,令人明白这属于不可逾越之红线。
因为救济粮被抄家也不冤枉,毕竟为了方便保存、减少运输消耗,救济粮都是贮藏在各县自己的府库中,那么……大规模出售的救济粮,会是哪来的?
经过城姬的加工之后,救济粮基本属于防伪产品,真正要点脸面的望族,现在也不敢打救济粮的主意,否则相当于直接对百姓承认他们动了赈灾府库。
之前鲁肃就算过,从益州购粮的话,各种成本叠加,基本要一千五百钱,才能在柴桑收获一石粮。
不过现在江东的粮食,基本属于有价无市,溢价向益州购粮倒也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