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绑架

  黑沉沉的天空沉默地笼罩着大地,空旷的古道上只有得得的马蹄声在回荡。

  我坐在马车棚顶呆呆凝视着东边,那座雄宏的长安城已离我越来越远。

  不知道多久后,东边泛出了朝霞,虽只是几抹,却绚烂无比,天地顿时因它们而生色。

  慢慢的,半边天都密布了云霞,如火一般喷涌燃烧着。一轮滚圆的红日从火海中冉冉升起,不一会就把笼罩着整个天地的黑暗驱除一空。

  天下只怕再没有比日出更灿烂壮美的景色。我被这场意外的美景所震,心中的悒郁消散许多,忍不住举起双臂,长啸一声,庆贺新一天的来临。

  啸声刚出口,马车一个颠簸差点把我甩下车。我回头看向车夫,车夫用力拉着缰绳,陪笑道:“这绝对是我们车马行最好的马,刚才不知怎么了,竟然蹄子有些软,现在已经没事。”

  我笑着摇摇头,示意他继续赶路,听到狼啸,恐怕没有几只马不蹄软,幸亏我只是微杂了几丝气息,否则现在我该在地上啃泥了。

  天已亮,路上旅人渐多。不想引人注目,只好放弃我在车顶的畅意,轻盈地翻身下了车棚顶子,坐到车夫身旁。

  车夫倒是一个豪爽人,见我坐到他身旁,也没有局促不安。一面甩鞭,一面笑道:“看姑娘的样子是会一些功夫的人。既然不喜欢马车的局促,怎么不单买一匹好马呢?”

  我笑道:“没有机会学,至今仍然不会骑马。”

  车夫指了指在高空飞着的小谦和小淘,“我看姑娘很有牲畜缘,若下功夫学,肯定能骑得好。”

  我笑着没有说话。回了西域可没有机会骑马,如果什么时候能有匹马敢和狼为伍时,我再学吧!

  一路西行,原本应该山水含笑,草木青翠、生机盎然的春天,却显得有些荒凉,时见废弃残破的茅屋,野草漫生的农田,我轻叹口气,“战争中苦的永远是平民。”

  车夫的神情颇有所动,长吁口气,“可不是吗?前年和匈奴打了两次仗,死了十多万士兵,多少老妇没了儿子,多少女子没了夫君?大前年遭了旱灾,粮食本就欠收,再加上战争耗费,为了凑军费朝廷下诏可以买官职和用钱为自己赎罪,可是平头百姓哪里来的那些钱?花了钱的人做官,想的能是什么,克扣得还不是平民百姓?打仗战死的是平民兵士,可得赏赐和封候拜将的却永远是那些贵人子弟。今年又打,还不知道会是什么凄凉状况呢?匈奴不是不该打,可这仗打得……唉!……”

  一个车夫居然有这么一番感叹,我诧异地道:“大伯的见解令我受教。”

  车夫笑道:“年纪老大,倒是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不瞒姑娘,幼年时家境还算丰裕,也读过几年书,现在终年走南闯北,各种客人接触得多,自己沿途所见,加上从一些客人那里听来的,信口胡说而已。”

  我问道:“我在长安城里时曾听闻外面有人吃人的事情,可是真的?”

  车夫猛甩了一鞭子,“怎么不是真的?建元三年时,一场大水后,人吃人的可不少。建元六年时,河南大旱,父子都相食,这还是兵戈少时的年景。这些年朝廷频频动兵,亏得天灾还不重,否则……唉!人吃人的事情,听人说只有高祖皇帝初得天下时发生过,文帝和景帝在位时可没有这些惨事。”

  车夫语意未尽,可显然民间百姓在连年对匈奴用兵后,不堪重负下,盼得更是文景之治,而非汉武帝的穷兵黩武。

  我想了会道:“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征壮丁五十万,其时全国人口男女老少加起来方不过两千万,几乎家家都夫离子散,哀嚎声遍野。不过如果没有长城这道防线挡住马背上可以一日间劫掠千里,所过处尸体遍地的匈奴,中原百姓受的罪难以想象。民间对秦始皇修筑长城恨怨冲天,甚至编造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可也有读书人认为修筑长城‘祸在一时,功在百世’,当朝天子现在所做的事情也颇有些这个意思。”

  车夫惊诧地看向我,“姑娘这话说得也不一般呀!”他呵呵笑了几声后,又收敛了笑意,很认真地问我:“姑娘是有见识的人,那我也就直话直说。我想问一句,我们现在的人是人,后世的人也是人,为什么要为几十年后或者几百年后一个可能的恶果就让我们当时的人承受一生的痛苦?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千家万户的锥心之痛岂是几个读书人可以几句抹煞?‘祸在一时,功在百世’,说话的人讲得真容易,如果把他的儿子征去铸长城,最后连尸骨都埋在长城中,他能这样说吗?如果是他的女儿痛失夫婿,他能这么说吗?如果是他从小就失去父亲,连祭奠的坟墓都没有,他还能这么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