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It’s the time in the season for a maniac at night.

Blue Öyster Cult,‘Madness to the Method’

如今正是狂人在夜晚出没的最佳时节。

——蓝牡蛎崇拜乐队,《疯癫做法》

六月进入第二周,天气依然凉爽,隔三岔五地下雨,不时刮大风。阳光下,华丽灿烂的皇室婚礼逐渐变成回忆,浪漫的热潮慢慢退去,商店橱窗里与婚礼相关的商品和祝贺横幅也被撤下。首都的报纸恢复日常的平庸状态,包括即将来临的地铁系统罢工。

到了周五,令人惊骇的新闻占据报纸头版:有人在几个垃圾袋下发现一位年轻女人残缺不全的尸体。警察呼吁市民提供线索,几个小时后,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有位二十一世纪的开膛手杰克正在伦敦街头徘徊。

已经有三位女性惨遭毒手,被人杀死后尸体又遭分解,但伦敦警察仍然毫无头绪。他们拿出手头所有的资料——每起案件的发生地点,三位受害者的照片。媒体发现他们来得有点晚,铁了心要追回失去的时间。他们之前把凯尔西·普拉特案报道成虐待狂犯下的独立案件,对第二名受害者,十八岁的妓女莉拉·蒙克顿则几乎毫无关注。在皇室婚礼那天,一个卖淫女孩不可能压过新晋王妃的风头。

第三名受害者就不一样了。希瑟·斯玛特,二十二岁,诺丁汉出身,在建筑协会工作。头条新闻的材料全都准备就绪,几乎是自动写成的:希瑟有份稳定工作,有个小学老师男友,来伦敦只是想看看首都的著名景点。这样的女主角极易引起民众的同情。在案发那天,希瑟去看了《狮子王》音乐剧,在中国城吃了广东点心,在海德公园里和骑马的卫兵合了影。她来庆祝嫂子的三十岁生日,最后却在一家成人影碟店的后院里死去,死状凄惨恐怖,这足够写好几篇评论专栏。

和所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一样,这件事像阿米巴虫一样迅速繁殖,从中生发出新的报道、意见专栏和分析文章,每篇文章又引出反对意见。有人指出英国年轻女性太爱喝酒,随即有人批评说,这是在指责受害者。有人在惊恐中写下关于性侵犯的科普文章,不停指出英国的犯罪率比其他国家要低得多。有记者采访无意中抛下希瑟一人的那几个朋友,她们惊慌失措,内疚不已。社交媒体上充斥对她们的指责和辱骂,随即又有人挺身而出,为这几个处于哀悼中的年轻女性辩护。

每篇报道上都笼罩着凶手的阴影,那个喜欢将女人砍杀后分尸的疯子。媒体再度聚集丹麦街,寻找那个接到凯尔西断腿的男人。斯特莱克决定让罗宾趁机放假,去马沙姆最后试一次婚纱。他们之前就这件事讨论过很多次,一直没找出合适的时间。他自己又背着包去尼克和艾尔莎家借宿,无比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便衣警察还在丹麦街放哨,注意可疑邮件。沃德尔担心还会有碎尸寄给罗宾。

在全国媒体的注视下,沃德尔背负巨大的调查压力,希瑟的尸体被发现六天后,他才有时间与斯特莱克见面。斯特莱克又在傍晚时分去了羽毛酒吧。沃德尔形容憔悴,一看就急于找人谈谈案情,既参与其中又是局外人的斯特莱克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这周难熬透了。”沃德尔叹息道,接过斯特莱克递来的啤酒。“我他妈又开始抽烟了。阿普丽尔可生气了。”

他一连喝了几口啤酒,对斯特莱克讲起希瑟的尸体被发现的过程。斯特莱克已经注意到,媒体的报道在很多重要细节上互相矛盾,不过都责备警察居然在案发二十四小时后才发现她。

“她和那几个朋友都烂醉如泥,”警察直白地说,“四个人上了出租车,醉得神志不清,忘了希瑟的存在。出租车开出一个街区,她们才想起她没上车。

“司机很生气,因为她们吵得很,又没礼貌。他说不能在路中央掉头,有个姑娘就开始骂他。他们吵了起来。过了五分钟,司机才同意掉头去接希瑟。

“她们回到离开希瑟的地方——要知道,她们都是诺丁汉人,对伦敦一点也不熟悉——希瑟不见了。车沿着路边慢慢开,她们坐在车里,开着窗喊叫希瑟的名字。然后有个姑娘说希瑟好像在远处上了一辆公交车,于是两个姑娘下了车——这个说法根本不可信,她们都醉得七荤八素——大喊大叫地跑过去追赶公车。另外两个姑娘从车窗里探出头,喊叫着让她们上车,一起坐车去追公交车。然后之前和司机吵起来的那个姑娘管司机叫巴基斯坦佬,司机就让她们都滚下车,自己开车走了。

“所以,基本上,”沃德尔疲惫地说,“我们之所以没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找到她,都是因为酒精和种族歧视。那帮傻妞认为希瑟上了公交车,我们浪费了一天半,只找到一个和希瑟穿着类似外套的女人。然后成人影碟店老板出门扔垃圾,发现她就躺在一堆垃圾袋底下,鼻子和耳朵被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