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晚餐(第17/19页)

荣俊赫似乎有所领悟:“难道说,是他根本没有自己动手吗?”

千行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海鲜王府的钟在十七日那天,本来就错了。林先生并没有动手拨动或是试图用别的方法去控制那个座钟,而是‘利用’了它的错误。刘警官,请你来证实一下。”

刘晓伟站起身:“根据今天的再次调查,事情是这样的。海鲜王府的老板娘邱丽回忆,十八日,也就是玲珑屋案发的第二天,一位来吃饭的客人提醒她,座钟比正常时间慢了半个小时,她这才将指针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在这之前,她至少有四天以上没能发现座钟的错误。也就是说,案发前两日和案发当日,整个海鲜王府的人都把这个错误的计时当成了正常时间。此后他们也没把它当回事,这实在是个生活中的琐事,没人会把它与案件联系起来看。因此我们刚开始调查到的情况是错误的。另外,千行还料到了在案发前一天,十六日,林念祖也曾在那里吃饭。老板娘邱丽证实了,确实如此。”

一旁的安力为自言自语道:“原来是这样。海鲜王府座钟是客人根本碰不到的,只有老板娘一个人才可以,况且调查的那一天,时间又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前两次调查时,根本没想到时间曾有错误。确实有疏漏啊!千行,你是怎么想到询问后一日时钟状况的呢?”

千行答道:“我看了调查记录,你调查时问的是‘钟准吗’,而老板娘回答的是‘准’,因为她很喜欢炫耀那只名贵的古董钟。只有当你问‘时间曾出过错吗’时,她才容易想起曾经出过的小错误。因为你只是例行公事,主观上并没有怀疑时间上曾经出过错,所以她更不会知道那件琐事竟然与案情息息相关。我使用了推理的倒推法,大红钟是凶手自由可控的,而海鲜王府的古董钟却是他不能触碰的,那么最有可能就是,凶手利用了古董钟本身的错误。在《密室讲义》的时间差密室这一条目中,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错误钟表’的方法。只是你们还没有学会活用,因此仍看不出与本案有关。”

安力为说:“是这样。”

千行接着说:“林先生发现古董钟的时间错误,是一个巧合。一般来说我们通常认为,巧合,是推理的反面和敌人。然而,推理在生活中,以及在真实案例中的运用,却离不开偶遇的巧合因素。在本案中,正是因为林先生发现了这个巧合,并加以利用,才会使得原来的计划变得更加生活化、完美化。林先生认为,如果在一个谋杀计划中,全部因素都完全由人为来构成的话,难免看上去刻意、生硬、机械,而流于公式化。而一个公式化的谋杀计划,更容易被拥有高度推理能力的人所识破。我们只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总能找到那把打开秘密之门的钥匙。事实上,他巧妙地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巧合元素,为计划穿上难以识别的伪装。海鲜王府错误时间的元素,就是这个伪装。也就是因为这个伪装,使得警方困惑其中,导致最后的破解时刻整整推迟了一周。林先生不愧是精于算计、触类旁通的推理高手!

“下面是我的推测,是否正确,就要由林先生本人来证实了。这个双重时间诡计的策划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在杀害了两个人之后,林先生即将接近全部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荣应泰。虽然警方已经介入,当时的情况并不容许他多加耽搁,但林先生仍觉得仅有大红钟这一颗棋子,分量尤显不足。他选择了耐心等待。两天后,十六日,机会到来了。他中午在海鲜王府吃饭的时候,发现店内古董钟的时间慢了半个小时,经过简单的言语试探,他意识到店内没有人发现这一点。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错误。十七日他对工厂大红钟使用的拨钟表诡计,就是基于海鲜王府古董钟的错误而做出的相应对策。两边的错误完全相同。这样,略显单薄的大红钟诡计,就变成了难以攻破的双重时间诡计。双重时间诡计,就等于双重保险。凡是对大红钟有过怀疑的人,都会因为海鲜王府古董钟的证明而有所动摇,反之,怀疑过海鲜王府古董钟的人,又因为大红钟的证明而动摇。‘总不可能毫无交集的两边人都搞错了吧!连错的方式都一样。’这……就是我们思维的盲点。

“另外,要完成谋杀行动,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设置了双重时间诡计,只能制造用来应对警方的不在场证明,却仍不能保证对荣应泰的行动成功,因为……他还不能确定哪个时间荣应泰才会待在玲珑屋。而这一点又必须有保证才行。不能大概,也不能单凭臆测。应该说……林先生的运气不错!由于已出现两桩命案,荣应泰打算私下里找他进行商谈。安警官,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