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朝向森林深处(第6/11页)
卓木强等人第一次遭遇这些巨蝗的时候,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搏斗,巴桑还负了伤,不过后来就搞清楚了,这些飞虫的最高飞行距离不过十米,几乎和那种叫蜻耵的巨型古蜻蜒一样,于是开始在高处设下陷阱,加以捕捉。
同时,这些人也发现,越往密林深处走,里面的生物便进化得越高级,器官更复杂、更完善,动作也更灵敏,无论抓捕还是躲避,难度都提高了很多。这十五天来,估摸着约从史前四点五亿年走到了史前三点五亿年左右。当然,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肖恩称他的感觉如此。
巨蝗头壳坚硬,四肢带刺有力,但腹部极其柔软,困在网里不久,就不再挣扎了。吃过蝗虫,将蝗虫腿部的肉剔出来打包装好,一行人继续向右前进。
在香巴拉,其实没有方向可言,所有的辨认仪器都失灵,通过天空,通过植物,各种野外辨认方向的办法也无法使用,唯有靠最原始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才不至于在森林中迷路——做标记。
张立在出发的地方做了一个小功率的电波发射器,定时监测与发射源的距离和方位,就知道他们有没有在原始丛林中绕圈子。只是那些未知的原始生物和丛林沼泽阻挡去路,所以每天的前进距离最多只有二十公里。
从多拉雪山一直到蒙达雪峰,直线距离有接近两百公里,也就是说,香巴拉的上空裂隙开口约有两百公里,而这个锥形散射的下端距离,远远大于裂口距离,或许两倍,或许不止。按照目前的方向前进,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即便错误,十五天时间,也该走到裂隙边缘了。
在树冠层用飞索飘荡飞行了一段距离,负责侦查的岳阳停了下来,对赶上来的大部队道:“前面好奇怪,有一层灰蒙蒙的雾气,不知道有没有危险。”
肖恩接过望远镜一看,忍不住骇然,说道:“那是什么?又是我从来都没见过的东西!计算机呢……”
这十五天,方新教师的计算机可谓帮了大忙,凡见了不认识的生物,都在计算机里找寻答案。一些国外的科学家利用化石标本对一些古生物进行了3D复原,基本形态结构还是正确的,尽管种类不是很多,毕竟让他们对古生物有了大概的了解。
张立在一株厥类植物顶端分叉处将计算机取出,利用电子望远镜将其中的信号输入,一幅清晰的画面立刻出现。卓木强等人仔细看了,灰蒙蒙的雾气被电子望远镜放大十六倍之后,变成淡青色的颗粒状物,前面的树冠层整个都被那些颗粒状物覆盖着。电子望远镜继续放大,发现颗粒状物呈毛绒绒的球形,每个球又由许多细绒毛组成,有些像蒲公英,全都飘浮在空中。
“这是什么?”张立一面问,一面点击计算机软件进行截图比对。没有弄清楚那东西是什么之前,任何人都不会前进。
大约半小时后,计算机查完了所有库存图片,只找到几类蒲公英和雪花的图片,相似率均不足50%,显然又是一种全新的物种。
那片绒毛球状飘浮物距离大约两公里处,远远看去如浮云,随风涌动。经过岳阳辨认,中心部位像是有无数地泉在喷涌。他自告奋勇道:“我想靠近看看。”
卓木强道:“记住,不要靠得太近,恐怕对身体有损害。”
岳阳一笑,道:“知道啦!”
他只去了下一会儿就返回,对众人说道:“在下面,那种东西,是下面的……一种喷射上来的。”
张立道:“下面的一种什么?”
岳阳道:“我也说不清楚,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还有,我发现,那在浓雾正下方的沼泽中,有很多死去的动物,这种东西估计对生物体有害。”
卓木强道:“好!下去靠近看看,如果不行就绕过去。”
4、会动的植物
离开树冠层,森林中的阳光很少,冰冷、潮湿、阴暗,这就是原始丛林所带来的全部感受。由于那些绒毛状物是浮在空中的,他们没在树干间荡飞索,而是下到地面,踏着半湿滑的泥土,缓慢靠近。没走几步,就能看到岳阳说的那奇怪的东西,应该说,那是一种树,但是……
靠近树顶的地方,有五六个并排悬挂的肉囊状物,直径大约有七八米,占了树身的一半以上,形如椰子,尖头朝上,肉囊一刻不停地收缩,好似跳动的心脏。每收缩一次,就将无数的毛绒飘浮物喷射到上百米的高空,形成岳阳所说的,地下泉水一般的喷涌。而且,那种矮树约仅有不足二十米高,实在难以想象是如何在这丛林里存活下来的。前面一整片丛林都是那些奇异植物,无数肉囊喷射出大量的絮状物,好似蘑菇云将整个天空遮蔽。若要绕行,只能从密林下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