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模仿犯(第2/18页)
冯阳有点吃惊地看着高德。“没想到你的专业和那点‘微薄’的办案经验如此了不起!我很钦佩你细致的前期勘察,这个案子要放在平时,我会尊重你目前的观点,但你要明白,现在是‘非常时期’,大意不得。”
“冯警官,你指的是近期发生在南禺区的连环勒毙案吧?”
“没错。你应该有所耳闻,最近南禺区在短短三个月内发生了五起针对女性的勒毙案件,手法相似度极高,而且凶手用绳索勒死受害者后,都将她们悬吊在高处,就像古代的绞刑——我们内部称呼这个连环杀手为‘南禺绞刑官’。因为五名死者均为家庭财产超过三百万元的常住居民,所以我们怀疑凶手有‘仇富’心理。而眼下这一桩,又是一个住洋楼的女性,因此在尸检报告和最终鉴定书出来之前,我都不愿意下自杀的结论。”
“冯警官,对‘南禺绞刑官’我不仅有所耳闻,而且,我这次来协助你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帮你一起解决这起连环凶杀案。你刚才所说的或许没错,但我想表达两个不同的观点。一是针对‘仇富’心理,我个人并不太认同。根据我阅读过的相关材料,有一名女性死者生前是妓女,由于职业要求,她不得不衣着光鲜;还有一名女性死者其实只是早年风光,近年来已经江河日下,欠了一屁股房贷和债务。‘南禺绞刑官’既然可以在受害者独立行动之时下手,证明他一定弄清了受害者的生活习性,那他也一定会看到上述两个受害者身边的‘客人’或者债主——如果只是仇‘富’,这两人未必能进入此列。二是针对你说的眼下这起案件与连环勒毙案的关联性,我个人也并不太认同。根据我对连环勒毙案五名死者基本信息的综合分析,发现了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五人的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虽不能确定年龄是连环杀手筛选受害者的标准,但我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判断,凶手已经展示出对于这个年龄段受害者的偏好。而今天这房间里面的死者三十八岁,又天生一副娃娃脸,看上去才三十岁出头,很难想象会被纳入‘南禺绞刑官’的侵害目标范围。这就有点类似美国六十年代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绞杀手’案件,犯罪心理画像专家小组把十三名被害者分成了两组,一组是年老妇女,一组是青年妇女,认为前一位凶手是一名独居但对母亲怀有憎恨情感的男子,后一个凶手则是一名同性恋者。”
“高德,作为一个年轻人,你真的是年轻有为。我对犯罪心理画像了解不多,有你在,确实如虎添翼,不过我倒是也听说过一点关于‘波士顿绞杀手’的事情。据说最后抓获的凶手只有一名,而不是专家小组原来预测的两名。”
“谢谢冯警官指正。”高德突然又恢复最初毕恭毕敬的神态和那些很“官方”的腔调。冯阳感觉一阵寒意。
“好吧,高德,麻烦你说一下报案情况。”
高德清了清嗓子。“钟点工一如平常准时在下午五点到达段家,她在对着马路的铁门外按门铃,没有人应答。她发现铁门没锁,便直接进入,然后敲洋楼的大门,仍然没有人应答。因为这位钟点工在段家服务超过两年,天天来段家打扫卫生并准备晚餐,段家当她是自己人。而且,如果一旦发生没人在家、不需要她前来的情况,何彩玲会在当天中午前通知她。由于没接到通知,而且钟点工发现大门也没锁,就又直接进入了楼里。她的工作一般都是何彩玲这个家庭主妇安排的,因此她径直走到何彩玲的房门前敲门,结果当然还是没有人应答——但房门紧锁。敏感的她跑向其他房间,发现洋楼上下两层都没有人,便拐到洋楼南面的花园,透过何彩玲房间朝南的窗户——那扇沾满雨水的窗户,她隐约看见有人上吊,于是马上打电话报警,并通知男主人段义回家。”
“很好,不过如果你能提前绘制一张现场草图就更好了。”
“我听晓云说过你的习惯,我已经做好了。”高德边说边展开草图。(见图一)
图一
冯阳再次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个让人捉摸不定的年轻警员。草图尽管画得比较粗糙和简单,但关键的位置都标示清晰了。
“段义几点回到这里?”
“比警方晚一点,大概五点三十五分。他现在在楼上自己的房间里。”
“哦?还没到老夫老妻,就分开睡了?”
“嗯,我也觉得有点奇怪……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高德指着房内的酒柜说,“酒柜上方摆着一瓶红酒,经检验,初步确认是今天新打开的。酒瓶旁边放着两个带花纹的红酒杯,一只杯子中装满了红酒,另一只杯子中只剩下一点,好像被人喝过一样。据钟点工说,这两个红酒杯是专供夫妻二人使用的,客人用的一般都是不带花纹的普通红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