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顺天戊午科场案(第2/5页)
一切的转机是从一个伶人(戏子)开始的。
当时朝臣中除了柏葰位高权重外,尚有怡亲王载垣(康熙皇帝第十三子胤祥后人)、郑亲王端华(郑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以及端华同父异母弟肃顺这一股势力。载垣和端华二人才能平庸,遇事优柔寡断,遇事常由肃顺做主。
顺天乡试后,刚好是郑亲王端华大福晋寿诞,端华请了一个戏班子到府中唱戏祝寿。但偏偏戏班子中的红角儿没到,大福晋很不高兴。端华派人连传了三次,红角儿总算来了,却是酒气熏天,根本无法上台唱戏。端华勃然大怒,厉声质问红角儿。红角儿吓得酒醒了一半,告诉端华说:“不是小的有意抗传,而是小的朋友中了举人,刚好赶上他今天摆宴贺喜。”端华惊讶戏子竟然也能中举,便问那举人的姓名和来历。红角儿如实回答道:“小的这朋友是满人,名叫平龄,素娴曲调,经常以票友身份上台客串小旦,如今誉满京城,也开始赚包银了。”端华听了大笑,也没当回事儿,转身就将此事当笑话讲给了众宾客听。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刚好肃顺在座,立即留上了心。
寿宴结束后,肃顺开始暗中调查平龄。平龄为镶白旗人,酷爱戏曲,本人戏也唱得不错,经常上台客串花旦,竟然以票友身份成为京城的名伶。当时有花旦名叫松林者,才貌俱佳,声名噪动京城,平龄号称“赛松林”,可见其名头之响。但戏唱得好是一回事,有没有学问则是另外一回事。平龄此人素来不学无术,却能得中乡试第七名,实在令人起疑。
当时肃顺一党忙着与柏葰争权,肃顺感觉这是个搞垮柏葰的大好机会,决意利用这次科举的岔子大做文章。于是,与顺治丁酉科场案和康熙辛卯科场案一样,戊午科场案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场舞弊案,而是不可避免地开始与政治斗争息息相关。
当年十月初七,御史孟传金上疏给咸丰皇帝,指出本年顺天闱乡试有舞弊行为,共有四件科场违规事发生:“或主考压令同考官呈荐,或同考官央求主考取中,或同考官彼此互荐,或已取中而临时更改。”尤其揭发了中试举人平龄朱墨不符,引起物议沸腾。咸丰皇帝正沉迷于圆明园“四春”(四名美貌的汉人女子)的美色当中,但孟传金在奏疏中力言事态严重,又不能就此不理,便授权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全庆和陈孚恩会审此案。主审者载垣和端华刚好是柏葰的死对头,由此兴起了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科举案。
清朝初年,顺治皇帝生母孝庄皇太后为了保证满人的血统,下令后宫禁止“小脚女子”(即汉女)入内。咸丰皇帝喜欢汉女,但不敢违背祖训,所以将汉女安置在圆明园。四春后为懿贵妃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嫉恨,被诬为“内侍匿小脚妇女”,借口执行祖训杀死。此事也成为咸丰皇帝逐渐疏远防范懿贵妃的由头。
平龄先被逮捕,但在审问时,支吾不清,不肯交代。案子还没审清,没两天,他便莫名其妙地“瘐死”在了大狱之中。平龄的答卷被重新调出来审查,发现其墨卷(考生原卷)内草稿不全,朱卷(誊录生誊录出的副本)内有七个错谬之处被改过。追查之下,同考官邹石麟被迫承认朱卷是他所改,他以为错别字是誊录生誊录时的笔误,所以才代为改正。
载垣等人将审理平龄的结果上奏后,咸丰皇帝很愤慨在自己眼皮下还能发生这样的事,于是下令复查全部试卷。
当年十月二十日,在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全庆和陈孚恩四人的严密监视下,刑部尚书赵光、翰林院编修郭嵩焘(湘系经世派代表人物,后入曾国藩幕僚,与曾国藩是儿女亲家)等人在圆明园重新勘查了全部试卷,最终发现有五十多本试卷也应讯办查议。
其中,新中试刑部主事罗鸿禩的试卷,竟然有三百多个错别字。咸丰皇帝听说后,惊讶无比,立即派太监到礼部取得试卷,亲眼看到后才不得不信。他立即召罗鸿禩到南书房复试,复试的文题是“不亦乐乎”,诗题是“鹦鹉前头不敢言”,暗有讥讽揶揄之意。监考官则是郑亲王端华和户部尚书肃顺,阅卷官是兵部尚书陈孚恩。复试结果,罗鸿禩的答卷“疵蒙谬累”,罗氏“通关节”中举的作弊行为一览无遗,当即被逮捕下刑部大狱。余怒未消的皇帝还下令将主考官柏葰革职,将副考官朱凤标、程庭桂解任,等候进一步的处理。
肃顺从罗鸿禩入手,追查到他与同考官浦安交通关节一事,又将浦安逮捕审讯,整个过程遂真相大白。原来,罗鸿禩参加顺天乡试前,托同乡兵部侍郎李鹤龄代为通关节,李鹤龄便求助其同年进士、本届乡试同考官浦安。浦安便与罗鸿禩约好了关节暗号。阅卷时,浦安找到了带有暗记的罗鸿禩的试卷,便推荐给主考官柏葰。柏葰看到这本试卷错误百出,便让亲信家丁靳祥去告诉浦安,此本试卷不符合中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