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芭蕾 第7节(第2/4页)


“1948年的马六甲海峡惨案,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导致一艘荷兰商船的船员全部遇难;1968年的法国马赛惨案,一个次声波研究所因工作人员擅离岗位,次声波发射出来,导致附近农庄20多人在几十秒钟之内全部死亡。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次声发生器发射次声波,几秒钟就使大批敌人丧失了战斗力……军事医学科学院曾经在多个装有次声波锅炉吹灰器的火力发电厂做过环保评估,发现长期暴露在低强度次声环境中,工人会出现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李家良的履历显示,他在狐领子乡插队期间,曾经到附近的一家发电厂做工,那时的发电厂虽然不会安装次声波吹灰器,但我推想:他对这个领域的技术进展不会陌生,因此在策划杀人期间,他才想到了利用次声波吹灰器制造一个密室。”
楼道深处,黑暗继续凝滞着,那个袭击者似乎也在倾听她的讲述。
刘思缈接着说:“我不清楚李家良杀人的动机是什么,但是很明显,他绝不仅仅是要这几个人的性命,而是要彻底搞垮健一公司——一间门窗反锁的密室,所有人都死掉了,没有搏斗痕迹、没有凶器,室内只有一面五行阴阳镜,公众当然会怀疑是五行阴阳镜杀人,从此哪个还敢买健一公司的保健品?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见血封喉!
“于是,李家良将次声波吹灰器加以缩小,改造成吊顶里的那个留声机形状的东西,喇叭对准ktv包间的方向,通过电机转速,让一个旋转阀门按照设定速率开通和关断气源的喷口,使喷出的气流呈间断的脉冲状态,形成次声波,利用吊顶的通道辐射到ktv包间……
“看到蕾蓉的复检报告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一点了,心脏病突发,很少会内耳出血,如果有,一定是声音武器的攻击。噪音是不可能的,如果有震死人的噪音,狐领子乡绝对不会没人听见,所以无非是超声和次声,超声主要用于医疗,致死性强的还是次声。”刘思缈的声音有些颤抖,“本来我也难逃一死。次声的穿透力极强,别说穿透一层和二层的楼板间隔,就是钢筋水泥的军事堡垒也不在话下……那天我差点受辱,他们离开我的房间后,因为高烧未退,我还是昏睡过去,当吹灰器启动时,次声波将我也震醒了,给我造成了被‘湖水’淹没的幻觉,使我痛苦万状地逃离了湖畔楼——声音的本质就是一种机械波,所以我才在幻觉中,看到了湖水的波浪汹涌而来……不过,我之所以没有受到更大伤害,全都是因为这个。”
说着,她伸出右手,食指和拇指间挟着一个子弹头样的东西。
“这是3m耳塞,睡觉时塞在耳朵里,可以降低29分贝的噪音,由于是聚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它还会大大增加次声的衰减量。”刘思缈的声音十分凄恻,“我猜想,这是李家良在动手前,给昏睡中的我戴上的……也许他只带了一对耳塞,也许他本来想成为包间内的‘幸存者’,但他最终还是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我,他不想无辜的我受到伤害……”
刘思缈有点说不下去了,轻轻地咳了两下。
“这么说,李家良运用声学手段杀人,居然一次成功了。”呼延云感叹道。
“不是的……”刘思缈的声音忽然沉重起来,“应该说他并没有完全成功,因此才出现了第二个案子和第二个密室。”
楼道深处的黑暗轻轻颤抖了一下。
“这里我要先插一句,初侦报告上说,警方赶到湖畔楼时,全楼黑漆漆的没有开灯,胡萝卜检查配电箱时发现总闸跳闸了,这是因为吹灰器的电流过大造成的——当然这也在李家良的策划之内,否则次声波长时间发送下去,不仅会造成接近湖畔楼的无辜者死伤,密室之谜很容易就会被警方堪破。”刘思缈说,“次声波杀人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手段,但在现实中并不多见——原因就在于次声波的‘剂量’不好控制,杀人效果与个体差异关系很大,十几秒的发射,可以杀死体质弱的人,但强壮的人可能只是休克、昏迷。所以,在次声波发送的短时间里,蒙健一、焦艳、宫敬和佟大丽猝死,另外两个人则发生了搏斗,蒙如虎想夺门而出,李家良挡住门不放他跑,挨了蒙如虎好几刀。当李家良后背贴着门倒下时,蒙如虎一定也被次声波震得昏死了过去——注意,是昏死,而不是真死。”
刘思缈继续说:“包间门内侧的把手上发现的血指纹,经鉴定是蒙如虎的。警方认为,这说明蒙如虎杀死李家良后想夺门而逃,却被室内的‘第七个人’用烟灰缸砸中后脑勺死亡——我姑且不论这‘第七个人’用什么办法能逃避次声波的伤害,从容地戴上手套拿起烟灰缸砸人,单说蒙如虎的死亡位置,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蒙如虎的尸体俯卧在包间中心位置的玻璃茶几边,他在门把手上留下的指纹沾有李家良的血,说明李家良当时已经没有力量阻止他了,他为什么还不尽快逃离?就算这时候他后脑勺挨了那致命的一击,他的尸体也应该是俯卧在李家良身边吧?怎么会倒退至少六七步,到茶几边才趴下?如果说他和‘第七个人’发生了搏斗,为什么在包间里没有发现相关的搏斗痕迹?所以我的结论是:蒙如虎昏死后醒来,拉开门把手,逃出了ktv包间!